岫玉是一種蛇紋石類礦物的集合體(蛇紋巖石),是由細小的纖維狀和葉片狀蛇紋石晶體組成,是一種十分細膩的致密塊體。它的顏色多種多樣,但以白色、淡綠色和黃綠色為常見。其硬度為2.5——4.5,比重2.5左右,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也有極少數為透明的,與有機玻璃比較相似,是中國的“四大名玉”之一。
岫玉為我國蛇紋巖玉石工藝的總稱。廣義的岫玉包括遼寧岫巖玉、廣東南方岫玉、云南會理岫玉、新疆岫玉和北京十三陵所產京黃岫玉等。狹義的岫玉則專指遼寧岫巖縣所產的岫巖玉(簡稱岫玉)。岫巖玉以其純潔溫潤的玉質、晶瑩璀璨的氣質、艷麗多彩的色澤,深受人們喜愛。
岫巖玉具有悠久的歷史。考古資料表明,我國發現最早的玉器是距今1萬年前的遼寧海城縣小孤山仙人洞古人類洞穴遺址出土的三件透閃石玉砍斫器,其玉源為一嶺之隔的岫巖細玉溝的老玉。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國發現的唯一的舊石器時代的玉器,堪稱“中華第一玉”。據考古發現,從新石器時期到明清時期,歷代出土的文物中都有用岫巖玉雕琢的玉器。
岫巖玉共分兩大系列:一是蛇紋石玉系列,二是透閃石玉系列。蛇紋石玉主要產于哈達碑鎮瓦溝,這里建有全國最大的玉石礦。透閃石玉產于偏嶺鎮細玉溝,又分為兩個類型,一是老玉,也叫細玉,產于細玉溝原生礦床;二是河磨玉,也叫“石包玉”,產于細玉溝外白沙河及其流域的泥沙中。河磨玉也出自細玉溝的老玉,其形成原因是老玉礦裸露地表部分經風化破碎成塊,被山洪沖到溝外白沙河里,和河卵石一起滾動,磨成卵石狀。每塊河磨玉都有一層紫褐色的表皮,二三厘米厚,內含鮮艷細膩玉質。極個別的沒有形成表皮,被當地群眾稱做“露肉”。岫巖透閃石玉,即老玉、河磨玉,與新疆的和田玉同質,硬度為摩氏6.36-6.46。蛇紋石玉和老玉都是從地下原生礦床開采,河磨玉則從河水中撈取,或從白沙河兩岸的泥沙中采取。
岫玉具有保健功能,含有人體所需的硒、鋅、鎳、鈷、錳、鎂、鈣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這些元素散發的啟動波和人體細胞的啟動波是同一種波動狀態,人體細胞隨著從玉石散發出的波動產生共鳴和共振,使人體細胞組織更具活力,并促進血液循壞、增強新陳代謝、促進排除體內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