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工作關系到社會的長治久安,關系到國家的和諧穩定,關系到社會的公平正義。政法工作的性質和使命對其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作為政法隊伍中的一員,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其他業務人員,更應該深化思想認識,站穩群眾立場,在政法工作中認真踐行群眾路線。要把做好群眾工作,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政法工作的新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一、當前政法隊伍踐行群眾路線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縣正處于全力推進“五大工程”建設以及加快建設“三縣”建設的重要時期。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期待,全體政法干部始終堅持當前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不斷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充分發揚政法工作優良傳統,切實提高群眾工作能力,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開創了政法工作新局面,為全縣經濟社會良好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政法隊伍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認識上偏差,群眾觀念較為淡薄。通過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政法隊伍干部素質整體加強、執法能力有所提高、公共安全感全面提升。但仍有少數政法干部的思想認識偏差,群眾觀念淡薄。少數政法干部認為群眾工作無所謂,不愿意直接與群眾打交道,在思想上未牢固樹立起“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觀念。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不體察民情,不了解群眾的想與盼,忽視群眾的理解與感受,導致在案件辦理工作中與群眾接不上頭、對不了話、辦不成事。
二是情感上疏離,群眾關系不夠緊密。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深度,決定我們工作的用心程度,決定我們對人民群眾的態度。有的政法干部服務意識淡薄,重管理輕服務,對群眾要求解決的問題不以為然,態度上“冷、橫、硬、推”,工作中“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衙門作風依然存在。
三是方法上簡單,群眾工作能力不足。有些政法干部沒有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工作缺乏主動性,調查研究不夠深入,不能客觀把握基層的真實情況和群眾的真實想法,對一些群眾的思想動態不掌握,社情民意不清,不懂群眾心理,不會群眾語言,不善于對群眾進行宣傳引導,不能很好地把握案件調處火候,與群眾不能很好的溝通。
四是作風上不實,群眾滿意度不夠高。有的政法干部在工作態度上,對當事人、對信訪群眾不夠尊重、不夠熱情、不夠耐心,“冷硬橫推”的現象依然存在。對個別信訪案件久拖不決、久拖不執。極少數政法干部由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把手中的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手段,在執法辦案的過程中有辦“人情案”、“關系案”的現象。使政法機關的執法公信力明顯減弱。
五是態度上消極,缺乏擔當意識。有少部分政法干部怕干事怕惹事,心態消極萎靡不振,在崗喝茶上網,碌碌無為,無所事事。遇到矛盾繞著走,遇到群眾躲著走,將復雜問題層層上交或下批,只當傳話員指導員,就是不當戰斗員。
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并勇于解決問題,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把我們的政法事業推向前進。新形勢下,政法干部應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宗旨理念來時刻堅持、堅守。
二、政法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幾點思考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是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當前,我們政法部門要緊緊抓住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利契機,按照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