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包雙促”扶貧攻堅行動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精準扶貧戰略,加快扶貧攻堅步伐,確保與全省全國同步夠格進入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為全面掌握我區基層工作實情,探究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理清思路找準路子,推動“雙包雙促”工作不斷深入,近期筆者深入基層調研,對我區推進“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初淺思考和探索。
現狀與成效
我區共有人口55萬,其中農業人口46萬,占總人口的83.6%,是國定老區貧困區(縣)。2014年底共有貧困人口14.27萬,占農業人口的31%。貧困人口量多面廣,貧困面大、貧困根深蒂固依然是基本區情,扶貧開發任務十分艱巨。“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全區各級各部門認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結合實際、緊盯目標,創新思路、強化舉措,扎實推進扶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通過調查來看,可概括為“四個一批”。
一批貧困戶實現脫貧。至目前,全區累計投入各類資金6600余萬元,啟動實施扶貧項目1653個,已順利實現8350人脫貧,占包扶人口22280的37.47%,占全區現有總貧困人口122230的6.83%。
一批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一年多來,共修建和改造學校、黨員活動室等85處,修復改造村組道路227公里,修建貧困戶入戶路500條9.8公里,水泥硬化場面500戶15000平方米。
一批農業產業得到扶持。大力發展適宜當地的產業扶貧項目,栽植科管良種核桃、板栗、櫻桃等水雜果15萬余畝;種植豬苓、金銀花、天麻等中藥材17萬余畝;新發展香菇、蔬菜大棚400余畝。
一批黨員干部得到鍛煉。全區包抓145個貧困村的3847名包扶干部,通過一年多來的駐村實踐,幫助貧困戶抓項目、爭資金,抓產業、促增收,鍛煉了吃苦精神,增強了愛民情結,接了地氣,長了才干。
措施及特點
通過調查來看,我區“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的主要特點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抓責任,明確任務。區委常委會先后5次召開會議,研究“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印發《商州區“雙包雙促”扶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雙包雙促”扶貧攻堅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保障措施。制定并印發部門包村、干部包戶工作手冊,干部包扶貧困戶明白卡,細化包扶任務、包扶項目、包扶年限等。印發了《商州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雙包雙促”工作考核辦法》和《商州區“雙包雙促”扶貧攻堅工作任務》等文件,明確考核內容和考核指標,嚴肅包扶干部工作紀律,規范了管理考核機制。堅持把“雙包雙促”工作納入個人年度績效考核,作為評優樹模的重要依據,采取上下聯動、合力幫帶辦法,加強對“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指導,明確目標任務,夯實包扶責任,形成強有力的領導工作機制,確保“雙包雙促”工作順利推進。
二、抓示范,面上推動。積極探索“雙包雙促”有效模式,及時推廣牧護關鎮閔家河村、三岔河鎮黃魚村等包扶先進經驗,在全區形成產業開發、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黨的建設“四位一體”協同推進的包扶工作格局。集中財力、物力、人力抓點示范,累計投入資金952.86萬元,在全區全力抓好16個不同類型的示范點,以點帶面,推動面上工作開展。比如,區財政局在三岔河鎮黃魚村依托櫻桃產業帶動鄉村旅游、發展農家樂實現多元化經濟共同發展;黃魚溝村嘗試電商扶貧新模式,利用現代科技、網絡信息了解各地致富信息、市場動態以及產供銷有關情況,為群眾搭建信息化致富平臺。板橋鎮魏李村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沙河子鎮王山底、北寬坪鎮寬坪等村主要實施村組道路硬化及水毀河堤修復等基礎設施項目,改善村域環境。牧護關鎮香鋪村組建食用菌產業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銷售信息、聯系客商、銷售產品,打造商州品牌農產品,增強發展后勁;閔家河村依托土豆產業、豆腐加工產業,把“雙包雙促”與促進貧困戶就業相結合,為深入推進全區包扶工作起到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