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土門初級中學 靳 勝
小說教學中,學生愛讀小說,但如何提高小說教學的有效性呢?
首先,學生讀小說,能輕松地找到一種共鳴,伴隨其中的既是知識積累更是情感宣泄。教學過程中應特別留意學生小說閱讀的興趣方向,適時引導和鼓勵學生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其次,應該在小說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創作練習。學生在小說教學中熟悉情節內容,分析人物特點,明晰環境“造勢”的獨特作用,已經對小說的創作技巧擁有了充分的認識。教師若適時的放手,允許學生進行一定范圍的小說寫作練習,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學生本來就是思維活躍,頭腦中充滿想象,是極具想象力的群體,擁有較強的形象思維。第二,受到小說文本啟發,學生會產生一種創作沖動。第三,小說創作過程中,如何塑造典型形象,如何構建情節,將自己的意圖明白無誤的傳遞出來,很有挑戰性。所以,教師在布置這個任務時,宜在文字數量和題材方面限定。例如,可以練習寫一篇小小說,要求字數在千字左右,限定題材時當征求學生意見,以學生日常生活題材為主。在寫作構思過程中,教師應忌諱為學生“量身定做”某幾個情節,以免誤導學生,產生思維定勢。可以在學生構思過程中,幫助學生理性構思,力圖將小說創作意圖完整準確體現。
再次,在小說文本解讀過程中要抓住情節復述和細節刻畫。復述故事情節過程,學生進一步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洞悉情節發展的原動力——矛盾沖突!明晰人物特點,也進一步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而細節刻畫則是指人物刻畫的細節、環境描寫的細節和情節描寫的細節。人物刻畫的細節,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甚至一句簡短的樸素的話語,都是探究人物內心世界的關鍵通道;環境描寫的細節,風吹草動,皆有理,命運使之然,都暗藏玄機;情節的細節,則是矛盾沖突最明晰的地方,動一動,風云變幻。教學中不光只盯著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這幾個有板有眼的情節的裂痕,還應該敏銳地發現某些不協調處,進一步分析這不協調的必然,即矛盾。
總之,如何提高小說教學的有效性,這里只是膚淺地提出一點看法。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能有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