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矛盾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政法部門不可回避的問題,這是一項牽扯面甚廣的系統工程。檢察機關作為司法機關,作為憲法規定的專門法律監督機關,肩負著憲法和人民賦予的法律監督職責,是社會矛盾化解的主體之一,立足于本職職能,如何真正與其他機關團體多管齊下共同形成社會矛盾化解的合力,真正讓檢察機關在社會矛盾化解中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
作者認為,檢察機關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工作,必須正確分析當前社會矛盾的成因,從檢察工作化解社會矛盾的特殊性出發,認識檢察工作在化解社會矛盾中的重要性,把握檢察工作化解社會矛盾的著力點,從而增強化解社會矛盾的實效性。
一、當前社會矛盾的主要成因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期,各項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特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日益復雜多樣的人民內部矛盾日益突顯,社會矛盾觸點多、燃點低、處理難,因而要了解和掌握社會矛盾的新特點、新成因,分析社會矛盾背后集中反映的各種利益沖突,探求產生矛盾的真正原因。當前社會矛盾其主要成因有:
(一)矛盾處理不當引發的群體性上訪和突發事件增多。當前的社會矛盾引發點很多,企業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遷、勞資糾紛等都是熱點領域,各種矛盾沖突有所增加,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個別單位和部門對這類矛盾糾紛化解不力,方式單一,敷衍塞責,隨之產生的一些矛盾日益凸現,導致非正常上訪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難點問題。(二)部分群眾法律法規認識尚不到位。近年來,隨著我國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深入,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以及注重民權、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使群眾的人權意識、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在社會管理、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率等方面要求隨之提高。但由于受城鄉分布不均,法律法規普及面及受眾人群分布不平衡等問題的制約,使得部分群眾對法律法規的了解只處于一知半解的水平,導致部分群眾在生產生活中一旦遇到自身權益被侵犯的情況,便會以自身所認知的法律說事,一旦問題解決得不到自身認可,極易出現聚眾上訪、無理鬧訪等現象,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三)道德約束功能呈現弱化趨勢。隨著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群眾的思想意識也在快速發生著變化,特別是當前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個別留守人員倫理道德滑坡,因贍養、撫養、繼承等問題產生的矛盾糾紛也大量涌現,以及目前社會出現人際關系淡漠、個體受利益驅動和婚外情等因素引發矛盾的情況較為突出,甚至導致命案發生,造成鄰里關系日益緊張。(四)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尚未完善。因現行調解體制尚未形成“一盤棋”的總體格局,矛盾糾紛調解策出多門,村(居)委、鄉鎮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婦聯、民政局等單位和部門,均有調解的職能與義務,極易造成各自為政,導致部分矛盾糾紛久拖不決,初期并不明顯、不太尖銳的矛盾糾紛,隨著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爭執而不斷升級,有的甚至轉化為刑事案件,給社會治安大局平穩帶來負面影響。
二、檢察機關化解社會矛盾中的角色和定位
面對新時期新的社會矛盾,要更好地發揮檢察機關化解社會矛盾的作用,就必須首先明確檢察機關在化解社會矛盾中的定位。
(一)檢察機關在社會矛盾化解系統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能作用。當前我國出現的社會矛盾往往具有歷史性和政策性,是全局問題的綜合反映,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是一項涉及諸多方面的系統工程,黨政機關和公檢法司各部門、各社會組織都有責任。檢察機關的專政性質、法定職能和公平正義的追求目標,都說明檢察機關發揮職能,是與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在化解社會矛盾的系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職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