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祥
近期,中央電視臺播出了系列報道《縣委書記風采》,這些縣委書記有的在艱苦地區扶貧攻堅,有的在發達地區面臨轉型,有的在地震災區致力重建……他們先有百姓好口碑,后由組織發獎杯;先有實干成績單,后上國家光榮榜。以他們為代表的優秀縣委書記,群體人格閃耀著一個共同亮點,那就是心中有黨,作政治上的明白人;心中有民,作老百姓的貼心人;心中有責,作發展的開路人;心中有戒,作班子的帶頭人。
“郡縣治天下”起源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海內為郡縣治天下。之后,歷代皆承秦郡縣治國之大制,選拔最優秀人才赴各地任“縣令”,天下安。現代版的“郡縣治,天下安”亦如此。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在于一批又一批好干部。縣一級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縣委書記在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個縣委的工作如何?和人民群眾的關系處得怎么樣?直接關系到黨的大政方針和惠民利民政策是否落實,關系到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關系到黨的形象和威信。縣委書記作為執政興國的“一線總指揮”,他的工作狀態和業務素質將直接影響到各項事業的推進,直接影響著改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縣委書記這個群體雖然官不是很大,但作用巨大。有權也有責,如果干得好,正面作用會很大,反過來如果出問題,負面影響也很大。
“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在任時不追求轟轟烈烈的‘顯績’,而是默默無聞奉獻”的谷文昌及今年評選出來的優秀縣委書記,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都不乏優秀縣委書記的代表。作為榜樣和標桿,他們的事跡不斷激勵著后來者。他們心中時刻不忘黨,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誘惑,心止如水,坦坦蕩蕩;向他們看齊就是要能夠緊跟時代發展,不墨守成規,與時俱進,只要群眾有訴求,他們就能做出行動,視民情為使命。
把忠誠干凈融入靈魂,把責任擔當扛在肩頭,把群眾冷暖放在心窩,把修身律己鐫刻腦海……樹一面旗幟就會引領一片風尚,立一個標桿就會涌現一批標兵,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百姓誰不愛好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上,優秀縣委書記競相涌現。這,是偉大時代的呼喚,亦是億萬群眾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