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寧
陜南移民搬遷,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從全局和陜南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實施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多重的深遠意義。實施陜南避災移民搬遷,把長期遭受泥石流和地質災害威脅的深山區群眾搬出來,一方面是保障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讓他們過上安心的日子,另一方面要減少對大自然的人為破壞,推動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上臺階。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是陜南移民搬遷工程的總目標。商州在安置點選址上做到了“三避開,三靠近”,即安置點選址做到避開地災隱患點、避開洪澇災害隱患區、避開自然保護區,將安置點向城鎮、產業園區、中心村靠近。3年來,商州共完成搬遷安置11100戶44126人,其中建設集中安置點100個,集中安置9430戶37533人,集中安置率85%。遷出的群眾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搬遷戶從“隔山為鄰,十里同村”的偏遠區,搬到了水、電、路、通訊、電視、網絡等基礎設施完善,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便捷的新型社區,從土坯房搬到了磚瓦房或樓房。搬遷群眾生產方式開始轉變,實現了由主要從事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多元就業的轉變,廣大群眾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同時,移民搬遷有效減少了對生態的人為擾動,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恢復明顯加快,為天然林保護、山區生態功能恢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奠定了基礎。近兩年來,商州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充分證明移民搬遷是刨掉窮根、減少貧困、富裕農民的一項根本舉措。通過移民搬遷促進人口聚集,為山區城鎮化提供了現實路徑。更重要的是,通過移民搬遷主動避讓,可有效解決地質災害防治難題,使群眾遠離災害源。近3年,商州區陜南移民所有搬遷新址沒出現1戶因災受損。
中央經濟工作會要求“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商洛發展的基本路徑,是做大循環產業、做強生態旅游、做優特色農業,移民搬遷可以聚集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等各類要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通過移民搬遷促進土地流轉,加快發展標準化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不僅推進了農業生產的規?;?、專業化、集約化發展,還能吸納農民成為產業工人,大幅增加群眾收入。把人口從深山區搬出來,可以有效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這本身就是一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過程,我們在工作中按照產城互動、城鄉一體的理念統籌謀劃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將加快形成商洛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和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