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日報訊 (汪 锳)距離春節只有一周時間了,作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過年無疑是一場盛宴。然而,許多人卻在談論: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沒什么意思了。據筆者的走訪和體會,這里的淡偏重于指物質上,就是說,現在城市也好農村也罷,早早地大量購置年貨、延續當地傳統年俗做一些準備等,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年的物質基本可以達到豐足,因為吃喝平日見慣,各式物品隨時可以買到,物質方面過年已經不太有感覺了。
究其原因,固然與現在生活條件好、平時相聚機會多、對過年的期盼不那么強烈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因為人們過年的方式變得單調、缺乏文化韻味。大家盼望的年已經不再是大魚大肉、不再是一件禮物,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已經是大眾追求了。節日與文化棲息與共。濃濃的有意義的年味,溫馨的熱烈的氣氛依然讓人充滿期待。如今,要想讓人們感到過年有意思、有年味,就應在年的“文化味”上做好文章,不僅要留住古老的“年文化”,更要進一步創新豐富現代的“年文化”。利用春節廣泛開展文化活動,是服務公眾文化需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機遇。
那么如何讓春節過得有文化味呢?一方面需要市民的主動參與,在享受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走出家門,去圖書館、去演出廣場、去電影院;另一方面,更重要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積極營造一種春節的文化氛圍。最近,一些地方的文化館拿出了新春文化活動的時間和節目安排,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令人感到欣喜。各地應以鄉鎮、街道辦事處為單位,組織年俗文化節,搭建文化活動平臺,舉辦年俗體驗、文化演出,可以舉辦文化節目展演,還可以發動和鼓勵各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廣泛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讓大家在活動參與中成為節日的主人,感受節日濃烈的文化味。活動中,多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語言方式傳播孝慈仁愛、祈福祝愿、團圓和諧等文化價值,增強節日文化的內涵和吸引力。
過一個豐盛充實的文化年,讓春節生活有更多的文化味,應該成為我們實實在在的追求。要讓春節多些濃郁的文化氣息,就要在傳承傳統文化和適應現代生活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既要尊重傳統習俗、繼承傳統文化,又要不斷創新形式,形成富有時代感的新年俗,推出一些富有時代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使人們在濃濃的文化氣息中感受到發展變化。
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亟期多方攜手,不缺位、不缺席,共同演繹出一道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