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賈書章)2014年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在我市成功舉辦,讓我們看到了自行車運動健兒的颯爽英姿和精氣神兒,也讓自行車這個昔日曾是人們“親密伴侶”的代步工具重新走進了我們的視線。自行車綠色環保低碳出行又一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昔日,自行車曾是干部和群眾溝通的橋梁和紐帶。車子一騎,穿行在鄉間小路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到田間地頭和群眾聊天,在農家院里體察民情,干部和群眾促膝相談,那種自然,那份真情,真是親如一家。但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發展和改善,自從有了汽車,我們有些干部便熱衷于“坐著小車轉,隔著玻璃看”,每當群眾看到小車來時,就會發出一聲嘆息:唉!不知是哪位“當官的”又來了。一聲“當官的”把干群之間的魚水關系變成了油水關系。再加之公車私用,車輪下的腐敗,讓群眾對干部產生了隔閡和憎惡,久而久之,干部也缺少了和群眾的溝通和理解。一個縣,一個鎮的領導,要率領數以萬計的群眾脫貧致富、建設美麗家鄉,但如果干部給群眾是一種“當官的”的架子和印象,那么,你這個“當官的”形象和號召力早已在群眾眼里打了折扣,你的施政方針還怎能落實下去!
“自行車現象”啟示我們:一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甩掉官架子。汽車本來就是為了提高辦事效率而購置的交通工具,外出開會,對外交往,遠途辦事,時間緊任務急需要爭分奪秒,坐車是應該的,群眾也是理解的,本無可厚非。可在一些干部心里,把坐汽車當成是“高端大氣上檔次”,是“品位”和待遇,耍權力,揚官威,有事沒事都要坐車轉悠,令群眾非常反感。如果下鄉走村入戶自行車一騎,腳踏實地,還有什么“官架子”可言!
二要堅持走群眾路線,俯下身子察民情,能夠贏得民心,了解實情。新形勢下,群眾心里想的是什么?盼的是什么?歡迎什么?最埋怨什么?“三難”問題還在難為群眾不?你騎著自行車下去一看,群眾絕對不會笑話你什么,會把你看成是自己人來了,他也就不隱瞞什么,說出心里話。但若是你坐車來了,既使你到群眾中聽取意見,他們也不會把掏心窩子話給你說,你能否真的得到群眾的信任,就看你怎么樣親近群眾。
三要不做浮在水上的“水葫蘆”干部,而要撲下身子,沉下去,騎著自行車到群眾中去,吃百姓飯、穿百姓衣,視老百姓為衣食父母,和群眾打成一片,用行動贏得群眾的信任。領導干部都騎車下鄉了,基層干部還能坐車瞎轉悠嗎?再者自行車一騎,召回的是群眾的信任,基層干部的效仿,艱苦奮斗精神的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凝聚。讓我們的領導干部不妨從自行車給我們的啟示中找回破解新時期群眾工作的“密碼”,做群眾歡迎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