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天寒地凍。行走在商南縣的重點項目建設現場,感受到的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生機勃發的建設場面。西街古城全面運營,陽城驛景區成功晉升4A級,高科農業食品產業園順利投產,蓮花臺水電站蓄水成景并網發電,槐樹坪年產1.1萬噸五氧化二釩項目快速推進……
入冬以來,商南縣重點項目建設捷報頻傳,一條條生產線建成投入使用,一個個項目落地落實,為商南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回眸過去一年,商南縣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全縣“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推進提升,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認真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不斷強化“項目優先”導向,始終牽住項目建設“牛鼻子”,圍繞產業轉型、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事業發展等,謀劃、儲備和建設了一批重點項目,聚力抓好規劃布局推進提升10件大事和42項重點任務,推動全縣82個重點項目高標準建設、高效率推進;立足資源優勢,加快策劃一批優勢項目,加大招商爭資力度,確保有一批大項目、大企業在商南縣落戶。虎之翼電子科技產業園等49個項目建成投產,茶海公園、清油河水庫等30個項目達到或超出計劃進度,項目投資完成率同比提高7個百分點。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9.5億元,82個縣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07.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4.2%,其中26個省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8.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15%。一組組數字,是商南縣干部群眾奮力奪取“雙勝利”的一個個扎實腳印,更是一份份在2020年這張“最難考卷”中交出的高分答卷。
堅持規劃牽引 破解項目建設制約瓶頸
商南縣把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作為對沖疫情影響的關鍵舉措,統籌有序推進“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推進提升工作,堅持規劃牽引,從符合規劃的項目入手,聚焦10件大事和42項重點任務,落實包抓責任、成立臨時支部、巡回指導督促、專班跟進服務、節點督查通報、打分排名交賬、分析研判調度、閉環責任考核、掛牌提醒督辦、點評約談問責等舉措,推動重點項目積點成線、織線成面,以項目帶動產業、以產業推動發展,迅速形成項目集中建設、產業集群發展、要素全面提升的良好格局。
著力破解用地、資金等瓶頸制約,確保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實施。堅持內部挖潛和向上爭取并重,借助“增減掛鉤”政策,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充分滿足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求。持續強化對接,力爭更多項目進入中省計劃盤子。嚴打突擊占地、阻撓施工、強攬工程等違法行為,努力營造良好的建設環境。建立新型政銀企協作關系,支持聚利村鎮銀行、農商行、長安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展。創新金融產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項目建設。想方設法破解項目立項審批、征地拆遷、融資貸款等難題,認真做好水、電、路、氣等前期配套,加強現場管理,優化施工環境。積極做好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等工作,切實為項目建設的健康快速推進保駕護航。
深入開展“百人包百企”活動,強化生產調度,促進企業產能釋放,全力推動重點企業穩產達效。堅持領導帶頭,縣級領導認真落實重點項目包抓推進機制,真正做到包開工、包建設、包進度、包穩定、包建成;項目責任部門到項目建設一線協調、一線服務、一線督戰,推動項目建設天天有進展、周周有變化、月月有突破。
此外,還分別列支2000萬元工業發展基金和政府過橋基金,開展銀企“雙走進”活動,創新推出“稅e貸”“微捷貸”等金融信貸產品,推進專利權、商標權、機械設備、應收賬款等質押抵押融資,多渠道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制定出臺了《商南縣企業轉貸互助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成立縣企業轉貸互助基金管理委員會,設立企業轉貸互助基金,由政府注資2000萬元,撬動企業互助協會出資2億元,全力解決企業過橋資金難題。定期召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議,對工業企業生產運營和工業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分析調度。探索制定《企業歷史遺留問題解決辦法》,全力推動縣融資擔保公司掛牌運營,有效解決了企業融資難題。精心打造中小企業孵化園、返鄉創業科技產業園、國漆科技產業園、萬達制造產業園等多個特色“園中園”,持續完善了園區水、電、路、氣、訊等配套基礎設施,為工業經濟集群、集聚和集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擦亮生態底色 綠色發展推動產業轉型
富水茶海公園建設項目已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1萬畝,“+旅游”的312國道經濟帶已成為農業高質高效先行示范區,過風樓丹水田園鄉村振興綜合體融合發展相得益彰……
這些正是商南縣擦亮生態底色、大踏步向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轉型,以綠色發展實現經濟“綠色超車”的縮影。該縣牢固樹立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實現節能減排、調整經濟結構、轉型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措施,走出一條發展新路子。在312國道經濟帶,推動試馬現代農業產業園提檔升級,加快富水茶園小鎮建設,大力發展茶葉、食用菌等主導產業,努力打造產業發展新集群;在丹江經濟帶,加快實施丹江畫廊、丹江蓮花湖水利風景區建設,持續推進金絲峽旅游產業園項目,努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在滔河經濟帶,全力推進冷水魚養殖、現代畜牧科技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努力在守護青山綠水的同時,創造“金山銀山”。
2020年11月12日,在青山懷抱中的蓮花臺水電站正式并網發電,同時造就了碧波萬頃的蓮花湖。該項目具有發電、防洪、供水、灌溉、養殖以及水利風景開發等綜合功能,投入運營后,將覆蓋貧困戶500多戶近1800口人,戶均年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實現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和社會效益的“共贏”。在商南縣,類似這樣的綠色生態項目還有很多。
同時,立足全縣建筑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制定出臺了《商南縣發展裝配式建筑實施方案》,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全縣建筑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由商南宏昌建材公司承建的裝配式建筑新型墻材生產項目總投資1.1億元,通過回收利用商南縣廢棄的鉀長石、釩礦球等尾礦渣和粉煤灰、電石泥等廢棄材料作為原料,年可回收再利用尾礦渣40萬噸,生產加氣塊10萬立方米、園林磚20萬立方米、裝配式墻體材料10萬立方米,利用率高達70%以上。該項目產品廣泛覆蓋三省八縣建材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示范帶動效應顯著。
構建制度體系 優化營商環境筑巢引鳳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不僅需要中省市項目、資金等大力支持,更需要地方政府下力氣優化營商環境、改善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多層面為項目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溫潤適宜的“沃土”。
2020年,商南縣出臺了招商引資二十一條新政,實施了優化營商環境“三大行動”。制定出臺了《商南縣營商環境建設工作約談制度》,持續推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各項工作落實,及時糾正、有效解決營商環境建設中的工作偏差和重點問題案件。將改善營商環境工作納入重點督查范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開通投訴舉報熱線和網上投訴舉報平臺,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典型案例公開曝光并嚴肅問責。加強統籌謀劃,聚焦營商環境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著力推出一批叫得響、立得住、成效明顯、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切實把各類惠企政策落到企業“賬本上”,解決一批“中梗阻”,打造最佳營商環境。
在工作機制方面,建立“季度通報、半年點評、年度考核”和定期會商、定期通報機制,聚焦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辦理、獲得水電氣、辦理不動產登記、獲得信貸、納稅服務、跨境貿易、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等重點環節,努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更貼身、更貼心的定制服務。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細化出臺《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標準化便民化的實施意見》,著力規范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管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務服務標準體系。不斷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減少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編制并公布市場監管清單,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加大行政許可中介服務清理工作力度,規范中介運行程序。梳理編制“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清單,持續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大力推行“不見面審批、并聯審批、容缺審批”新機制。
強化項目儲備,拓展爭資引資渠道。2020年,申報體育中心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48個,申報資金91.2億元;向上爭取資金17.56億元,減費降稅8200萬元;開展線上線下招商推介及簽約活動21場次,招引3000噸釩氮合金等項目41個,招引到位資金139.8億元。修訂完善了項目謀劃指南和項目前期工作考核辦法,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四大潛能”“四大產業增長極”,采取專家把脈指導、縣級領導帶頭、部門專人研究、企業主體謀劃、專項基金保證、當月審核入庫、季度通報考核等措施,謀深謀準謀實前期項目。謀定電子線路板及感應器生產線、柏善鄰里康養社區等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84個,總投資220億元,年度投資99.8億元;謀劃“十四五”重點項目559個,估算總投資1461億元。商鄖高速、丹江畫廊、石墨烯生產等一大批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十四五”高質量發展進有大塊頭、穩有壓艙石、強有頂梁柱。同時,落實“一個招商項目、一名縣級領導、一套方案措施、一個工作專班、一個責任部門、一抓到底”“六個一”機制,打造了小縣城比大城市更加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吸引了一大批省內外企業家及商南籍在外創業人士來商南投資興業。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一批批項目飽蘸著民生濃情,閃耀著幸福光芒。回首2020年,商南縣重點項目建設的畫卷,起筆不凡,落子精彩。展望“十四五”,在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這幅畫卷定會愈發生動多姿。
策劃:董建莉 組稿:代緒剛 圖片:商南縣發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