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北寬坪蟒嶺綠道
山陽家金核桃露生產線
柞水“木耳小鎮”下梁鎮的木耳產業
丹鳳縣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圖為武關鎮南坪村通過土地流轉建成民樂現代農業示范園)
熊德海 王關珍
大河滔滔奔向前,唯有弄潮兒能永立時代潮頭。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并提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總目標和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新要求。這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內外形勢,面對高質量發展的繁重任務,面對戰貧、戰疫“兩場大考”,我市始終緊扣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主題,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這一年,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和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堅持用改革思維破困局、用創新辦法解難題,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持續發力,為高質量發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全市各領域取得亮眼成績的背后,處處體現著強大的改革牽引力和支撐力。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背后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去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首站來到柞水牛背梁考察秦嶺生態保護,稱贊這里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這是對我市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成果的充分肯定。
一年來,我市落實生態保護責任。率先在全省修編出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形成了“1+8+8”規劃體系。成立了市秦嶺生態保護委員會,黨政一把手分別任第一主任和主任,嚴格落實生態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將每年4月20日確定為“商洛秦嶺生態衛士行動日”,及時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系列活動,形成了立體化生態制度體系。
一年來,我市創新生態保障機制。建立最嚴格的環保準入機制、持續性的資金投入機制、常態化的環境監管機制、差異化的考核評價機制,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四大保衛戰”,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治理,10條主要河流22個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功能區標準,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7天,空氣優良天數連續8年位居全省第一,連續4年成為全省唯一進入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行列的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9.56%,商洛被授予“中國最佳康養休閑旅游市”稱號、成功創建成為國家園林城市、成為全省首批省級森林旅游示范市,柞水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商南、山陽被授予“全省生態建設強縣”,商南榮獲“全省森林旅游示范縣”稱號,山陽天竺山入選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洛南縣四皓街辦南溝社區、丹鳳縣棣花鎮棣花社區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柞水縣金米村入選“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美麗休閑鄉村”。
一年來,我市加快環境治理改革。持續開展丹江等重點河流水環境治理保護行動,實施鐵腕治霾“1+9”專項行動,完成109個污染減排項目,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比2015年分別削減7.5%、7%、8.3%、8%,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6.97%。完成295個企業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724個村(社區)實施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社區)生活垃圾治理率達93.3%,創建美麗宜居示范村67個。
“小木耳、大產業”背后的農業農村綜合改革
去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柞水縣金米村考察,欣然點贊了“小木耳、大產業”及其所釋放的改革紅利。
一年來,我市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菌畜藥果”特色產業革命,全市累計發展木耳1.1億袋、香菇3.2億袋,產量分別超過5萬噸和20萬噸,產值30億元,全產業鏈綜合收入50億元,把以木耳為主的食用菌做成了富民大產業。全市發展綠色食品基地19個,商洛核桃被評為全國綠色農業產業十大最具影響力地標品牌,柞水木耳榮獲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柞水大豆”“商南茶”等8個農產品入選2020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山陽天麻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商南富水鎮、洛南永豐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
一年來,我市加快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完成承包地權屬調查52.35萬戶239.64萬畝,證書頒發率達100%;建立縣、鎮、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累計辦理農村土地、林地流轉9174宗124.64萬畝,完成農村集體產權交易195宗,丹鳳縣成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經驗交流典型單位。
“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背后的民主法治領域改革
去年12月,我市被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命名為“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柞水縣被命名為“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最近,我市又榮獲2020年度省級平安市,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銅鼎”。這是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推進民主法治領域改革的成果體現。
一年來,民主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發揮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作用,推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密切聯系群眾,凝聚各方力量。市人大創新出臺代表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措施,加強政府與人大代表之間的情況交流。市政協完善網上提案系統,構筑提案工作新平臺,擴大政協提案的影響力。制定政黨協商年度計劃,通過采取會議協商、約談協商、書面協商等形式,就重大決策、重要事項等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
一年來,法治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圍繞改革發展大局進行立法創新,率先在全省制定《商洛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獲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健全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大力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建設。
一年來,現代化治理進一步延伸。以開展國家級市域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和全省黨委(黨組)書記點評法治工作試點為契機,創新“政法夜?!鞭k學模式,推行平安穩定“3+N”工作機制,健全以提升群眾滿意度為導向的評價機制,推動基層服務規范化建設,商洛創建成為全省平安建設優秀市。建成全市社區矯正警示教育基地和社區矯正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了“智慧矯正”,破解了監管難題。不斷健全社會治理安防體系,全力打造公安巡特警立體化網格管理平臺,智慧街面巡防系統改革項目被省公安廳確定為2020年度全省公安科技創新成果參展項目,列入公安部2020年科技成果。持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縣、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全部建成,鎮安縣被確定為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建設試點縣。洛南縣人民法院探索“133”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被省委政法委列入全省政法領域優秀改革經驗選編。
“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背后的社會民生領域改革
2020年,商洛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范城”“省級文明城市”等稱號。經過幾年接續奮斗,夢圓今朝,“四城聯創”成功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力量,也記錄了我市通過深化社會民生領域改革奏響的民生幸福新樂章。
一年來,城鄉面貌更加靚麗。推行微服務、微改造、微提升、微創新“四微改革舉措”,實施了中心城市環城南線西段一期、洛南汽車客運站、商南環城北路東延工程、山陽城市運動公園等一批城市建設“微項目”,城市集中供熱項目正式運行,56個老舊小區改造全面提速,中心城區新增綠化面積17.14萬平方米、新增人防工程面積3.75萬平方米,“繡”出了溫馨靚麗的城市環境。丹鳳創建為省級文明縣城,柞水縣營盤鎮獲評西北首個國際慢城,漫川關、棣花、金絲峽、法官等鎮被省政府授予小城鎮建設先進鎮。
一年來,營商環境更加優化。著眼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網上辦事大廳全部上線,“一網通辦”率達到94.36%。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完成了45個市級單位800多項行政許可事項梳理,204項行政許可事項完成集中劃轉。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對審批事項進行流程優化、歸并再造,全周期審批環節減少30%,材料壓縮40%,時間壓縮60%以上,打造了“商洛秒辦”審批服務品牌,新增市場主體1.58萬戶、“五上”企業101家。我市推行的“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在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中獲得高度評價。
一年來,教育改革更加深入。深化教育督導體制和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成立市、縣區教育督導委員會,全面落實校長負責制、教師責任制和績效考評制,全市2.47萬名教師兌現了2.48億元獎勵性補貼;推進校園安全管理標準化,61所學校創建為省級平安校園。
一年來,衛健體系更加健全。加強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建成1所市級獨立設置、規范達標的傳染病??漆t院,24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實行績效考核管理。完善應急救援物資保障體系,積極推進物資儲備庫建設,申報市、縣區應急物資裝備儲備建設項目采購資金6169萬元。創建省級健康機關35個、健康社區33個、健康村莊50個、健康學校50個、健康醫院15個、健康企業35個、健康家庭1200個。
一年來,社會保障更加充分。首次推行按病種、按項目、按人頭、按床日等多元復合式支付方式,實現了醫?;鹬Ц犊傤~控制;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市級統籌“六統一”,農村低保覆蓋率位列全省第一。落實穩就業各項政策措施,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9.3萬人,精準施策保重點群體就業的做法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一年來,文化體制更加完善。拓展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試點,構建“六個載體”保障的文明實踐創新體制;制定《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辦法》,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376個,現代花鼓戲《情懷》榮獲第九屆陜西省藝術節最高獎——文華優秀劇目獎,《商于古道》榮獲第十五屆陜西電視金鷹獎優秀紀錄片二等獎,洛南縣四皓街辦躋身省級文化旅游名鎮。
“三建三帶”助力脫貧攻堅背后的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去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商考察時,市委主要領導當面向總書記匯報商洛探索實施以支部建在產業園區帶動產業發展、黨小組建在產業鏈帶動增收致富、扶貧車間建在易地搬遷點帶動就地就業為主要內容的“三建三帶”工作機制情況,得到總書記的充分肯定,這是我市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也成為較為系統完備的黨的建設制度體系的有力支撐。
一年來,我市健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機制。持續加強“四支隊伍”管理,扎實開展“三排查三清零”“對標補短”等行動,1.48萬名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建立“1+9”防返貧致貧機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1+7”后續幫扶政策,在產業園區成立黨支部133個,在產業鏈成立黨小組1602個,在易地搬遷點建成扶貧車間和社區工廠473個,帶貧益貧建檔立卡貧困戶10.7萬戶,全市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占69.2%。
一年來,我市健全抓管理促黨建提升機制。制定市管干部政治鑒定操作辦法,出臺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16條措施,建立政治素質檔案646人。建立部署、協調、督辦、整改、問責、總結閉環責任鏈條,倒逼黨員干部干在平時、趕在平時。加強農村和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一肩挑”比例達到93.9%。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區縣委備案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村干部隊伍管理動態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推進單位行業系統黨建融入屬地,探索“社區+小區+物業+樓宇”網格化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水平。丹鳳鳳冠新城社區榮膺全國“十三五”美麗搬遷安置區稱號。
一年來,我市健全抓監督促從嚴治黨機制。推行“清單化+單元制”監督,健全紀委監委機關與派駐機構信息共享、分析研判、辦案協作等機制,完善問題線索集中管理、動態更新、定期匯總等制度。加快檢舉舉報平臺建設,推動傳統檢舉方式和網絡檢舉平臺的有效銜接,打造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共實施“兩個責任”追究107件128人、處理黨員及監察對象3307人次。
潮涌催人進,風正好揚帆。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改革之于商洛更重要、更緊迫。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將以披荊斬棘的勇氣、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厲風行的作風推進改革,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貢獻商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