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通訊員 向 古 記者 吉文艷)2011年11月,王高明從鄉鎮黨委書記的崗位上調任商州區糧食局局長。工作角色有了轉變,但他始終保持著不怕吃苦、勇于奉獻、干事創業的開拓精神。當時,從局機關到所屬國有糧食企業,正處于不景氣的局面,人心不齊,政令不暢通,工作難開展;企業管理不盡規范,經營效益不高,職工收入低下。面對著令人尷尬的窘境和干部職工期待的眼神,王高明感受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
短短三年,王高明一心撲在糧食事業上,兢兢業業,扎扎實實,埋頭苦干,為糧食工作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使商州糧食系統一年一個新變化,樣樣工作走在全市同行前列,糧食局蛻變成為國家和省級示范單位,3個國有糧食企業經營效益穩步提高,職工收入普遍增加,全系統呈現出一片團結和諧、干事創業、積極向上的良好局面。王高明也先后獲得全省“兩創三爭促雙新”主題活動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開拓創新促發展
到任后的半年里,他抓緊做了3件事。一是調查研究。從班子成員到各股室工作人員,從企業負責人到一線職工,真誠地促膝談心,耐心聽取意見建議,對改進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數;二是抓紀律作風建設。結合全系統實際,主持修訂完善了管理制度、崗位職責、考核標準、獎懲辦法等5類10項規章制度,堅持由自己帶頭做起,處處從嚴要求,工作很快有了起色;三是抓糧食安全管理。2011年底,收儲企業新收購的1萬噸玉米、小麥水分偏高,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熱霉變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他逐庫檢查了解情況,召集技術人員問計問策,與副局長韋小龍分片包干,與職工一起日夜奮戰,苦干6個月,確保了這批糧食的安全儲存。
糧食流通管理對王高明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從2012年5月開始,他組織全局干部,先后到富平、高陵等先進單位考察學習,多次與洛南、丹鳳等兄弟縣局交流工作經驗,帶隊深入基層開展監督檢查活動,切實促進了全區糧食市場的健康運行。2012年底,區糧食局被省糧食局掛牌確定為“全省糧食監督檢查示范單位”,與此同時,所屬國有糧食企業全部實現經營盈利,職工收入明顯提高,其中中心糧站人均年收入達到5萬元,受到省、市糧食局的表彰獎勵。
創建全國示范單位
2013年,省政府全面啟動實施“放心糧油全覆蓋工程”,同時,省糧食局推薦商州區糧食局作為“全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示范單位”的創建單位,當時糧食局僅有在職干部11人,而工作任務涉及全區23個鎮辦168個行政村和219個糧食經營戶,工作開展難度很大。這一年,王高明帶隊深入基層,特別在偏遠山區工作時間150多天,全面調查摸底,逐戶制訂改進方案,主動為經營戶排憂解難。
在市場檢查中面對個別“有來頭”的企業,他義正言辭,從不妥協。在當年查處67件違規經營案件中,從未出現申請行政復議等現象。辛勤的努力,換來了豐碩的工作成果,當年底,高標準的完成了“放心糧油全覆蓋工程”年度任務,評選的放心糧油示范店、經銷店,經市、區兩級順利驗收掛牌,受到市糧食局和區政府的表揚;示范單位創建工作更是錦上添花,經國家糧食局嚴格把關審核,獲得了我市第一個“全國糧食監督檢查工作示范單位”稱號,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
擴大儲糧規模保穩定
商州人多地少、自然災害頻發,糧食自給率僅占61%,各種突發公共事件、重大疫情和嚴重自然災害,都會引發糧食市場異常波動,稍有不慎,就會給全區的穩定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他在幾年來反復思考權衡的基礎上,確立了“抓儲備、強調控、保供應、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從基礎環節做起,作了大量工作。
王高明積極爭取市、區政府增加地方儲備糧規模,并主持完善區級儲備糧管理辦法,在工作中全力實施,為應急糧食的安全管理和動用調度提供了依據。抓緊糧食應急設施建設,通過深入城區和各鄉鎮摸排調研,落實了區級儲備糧承儲企業3個,應急加工企業一個,應急供應網點26個,并積極爭取中、省投資建設糧倉6000噸倉容,為不斷擴大儲糧規模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