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方籌資,破解難題。我們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群策群力,財政支持投一點、項目捆綁擠一點、金融部門貸一點、聯鄉包村部門幫一點、群眾盡力籌一點的辦法,解決農戶建房資金。一是財政支持投投一點,在縣財政十困難的情況下,2007年投入60萬元用于部分特困戶危房改造,每戶補助1200-2000元;二是捆綁資金擠一點,將縣計劃、扶貧、民政等部門資金整合在一起,對納入工賑移民和扶貧移民的危房戶,計劃部門每人補助4300元,扶貧部門每戶補助5000—10000元,民政部門每間補助600-1000元。幾年來共捆綁各類資金3132余萬元,解決了農戶建房資金短缺問題;三是金融部門傾斜貸一點,金融部門加大貸款支持力度,對經濟暫時困難、有償還能力的農戶重點傾斜,采取連戶擔保的方式進行貸款,并積極引導遷入新居的農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全縣累計投入貸款資金890余萬元;四是聯鄉包村部門幫一點,縣委、縣政府明確規定,縣級聯鄉包村部門單位凡是有危房改造任務的,必須盡力出錢出物,據統計,縣級包村共出資達40多萬元;五是群眾盡力籌一點,我們充分調動危改戶的積極性,發揮自身力量和作用,以個人自籌或向親戚朋友借等方式籌措資金,全縣3951戶危房改造戶自籌資金達4150 萬元。
4、抓點示范,整村推進。我縣農村安居工程堅持抓點示范點,以點帶面,整村推進,確保扶持一個,建成一個,帶動一片。三年來,全縣累計建成71個安居工程建設點,保證每個鄉鎮都有一個新村。新村95%以上農戶住上小康房,鄉鎮通村道路實現硬化,水利設施完善,學校校舍達標,村民用上自來水,開通有線電視線路和電話,農村合作醫療有保障,特色產業突出,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村容村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5、政策扶持,激勵帶動。為了調動廣大農戶建房積極性,我縣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凡是在規劃點內建房農戶辦證免收管理費、規劃費、測繪費等規費。根據農戶具體情況,分類安排,區別對待,對經濟條件較好、有能力自己改造的農戶,改造時可不補助資金,享受農民安居工程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享受工賑、移民搬遷補助政策,一次解決到位,徹底改變生活現狀;對原房能改造的盡量改造,節約資金;對確實需要重建的,嚴格把關,根據各戶情況予以補助;對經濟條件較好、交通方便的先行一步,不搞一刀切,不強行建造統一模式,搞形象工程。通過一系列扶持措施,農民建房積極性高漲,想盡一切辦法籌集資金,投工投勞建房,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得以順利進行。
6、部門聯動,齊抓共建。我們堅持“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參與、鄉鎮負責、分步實施”的原則,縣民政、財政、計劃、扶貧、林業、國土、交通、城建等部門密切配合,圍繞安居工程完善配套政策,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做到不等、不靠、不扯皮,主動會同有關鄉鎮解決具體問題。林業部門對危改戶育林基金按50%收取,對特別困難的戶,經本人申請,林業站核查,酌情給予減免;國土部門的耕地占用稅減半收取,對特別困難的戶,經個人申請,國土所核查,國土局審批后全部減免;減化審報審批手續,木材指標及宅基地指標分別由林業和國土部門會同鄉鎮現場辦公,快速辦理,保證農戶真正享受到各項惠民政策。據統計,全縣危房改造中,相關部門減免有關稅費累計達15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