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必須重調研,努力提高調查研究能力。當前,農村工作的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村級組織面臨很多新情況、新課題。一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農村經濟結構多元化、組織形式多樣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農民生產經營的自主性日益增強,農村勞動力在產業間轉移和地區間流動越來越頻繁,離土離鄉、經商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土地撂荒、宅基地浪費、農業勞動力減少、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二是隨著農業生產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組建專業協會,發展“一村一品”,促進農民增收等新形勢新任務,客觀要求村級組織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改進領導方式。尤其是當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背景下,大批農民工失業返鄉。農民工返鄉以后干什么,怎么引導,怎么培訓,怎么創業?同志們要思考這一問題。三是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黨的惠民政策的貫徹實施,國家、集體和農民的利益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些基層干部覺得“老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管用”,不知道“該干什么、該怎么干”。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村兩委會的作用,值得大家認真思索。四是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扎實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將逐漸形成,農業和農村工作總體上進入了“以城促鄉、以工助農”的嶄新歷史階段。在這一階段,農村經濟正向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轉變,傳統的鄉村社會正在朝著民主、法治的農村社會演進,傳統的農民正向著現代農民轉變。對于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大家可以考慮針對其中的某一個小命題進行專題調研,作出有見解、有深度的思考。其實,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了解情況、熟悉工作的過程,也是和農民建立感情、充分溝通的過程,更是尋找工作切入點、逐步進入角色的過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三)必須善思考,努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開展農村工作需要宣傳群眾、發動群眾,語言表達非常重要。同樣一句話,說話的口氣、方式、對象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就不同。在農村,要講群眾喜歡聽的話,講群眾聽得懂的話,讓群眾想聽你的話。群眾喜歡聽什么話?就是對他們日常生產、生活有幫助,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而且符合農村實際的話,群眾最忌假話、大話、空話。要講群眾聽得懂的話,就是要結合農村實際,把大道理、大政策、新觀念用淺顯易懂的群眾語言表示出來,講通、講透,讓群眾理解、接受,做到“兩句話當三句話說”,切莫“三句話當兩句話說”,不能張口閉口學生腔,也不能照本宣科念文件。這些都需要注意。那么,怎么讓群眾相信你的話?一是說話算數,不能朝令夕改,在有些場合講話必須經過深思熟慮,沒有考慮成熟之前,切忌隨意表態;二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農民也看新聞、學政策,你的話是不是符合黨的政策,符合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他們心中有數。三是講話時的態度要莊重大方,語氣誠懇,表達清楚。
(四)必須勤練習,努力提高寫作能力。口才好、文才好,這是一名農村基層干部應當具備的最起碼的素質。要勤學苦練,不恥下問,努力提高文字功底和寫作能力。公文寫作非常重要,申請項目要打立項報告,重要事項要進行書面請示,年初訂計劃、年終作總結,要搞清楚公文寫作的格式、要求,寫好后多讀幾遍,多改幾遍,做到簡捷、通順、規范。要結合工作實際,學著寫一些通信報道、典型事例、調查報告,爭取把工作中好的做法、好的典型,利用各種方式向外界宣傳。宣傳報道的過程,也是提高村上、提高個人知名度的過程。對于合同、協議、訴狀等應用文體,大家也要掌握,這對今后的工作很有幫助。
(五)必須講方法,努力提高綜合協調能力。“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農村各項工作都要依靠村一級去組織、去落實,新形勢、新任務對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復雜瑣碎的工作任務,做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按照“抓住重點、破解難點、打造亮點”這一思路,充分發揮各方面能動作用,在村兩委會的領導下,集思廣益,統籌兼顧,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貫徹執行上級各項政策、發展“一村一品”、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項工作中,必須兼顧到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和承受能力,盡可能地將面臨的困難和矛盾考慮的充分一些,層層宣傳發動、爭取上級支持,將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對于工作開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要通過調查研究,搞清癥結所在,盡可能地予以化解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