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11日電 (記者 陳靜)一項根據中國青少年實際情況和少年司法需要而自主研發的“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測評與風險控制系統”11日正式啟動,將在全國17個省市的未成年人司法工作中聯網使用。
去年12月,系統軟件在上海檢察機關進行試測,目前已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了406人次的測評。統計數據表明,至2015年4月試測期間,上海檢察機關共對142名涉罪未成年人作出不起訴決定,人數較去年同期上升84.4%,不訴率較去年同期上升18.4%。檢察機關對對66名未成年人變更強制措施,較去年同期上升61%。上海市檢察院方面透露,這些涉罪未成年人均表現良好。據悉,該系統由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資陽強制隔離戒毒所聯合研發。
據了解,由于未成年人身心智力等尚未成熟等特征,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需要全面掌握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狀況,以實現“教育、感化、挽救”的目標;而這需要輔以科學的心理測量手段。
雖然,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心理測評工作已被納入相關法律,但司法機關在實踐中發現:以往中國檢察機關最常用的心理測評系統是MMPI(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臨床心理學家哈撒韋和精神病學家麥金利在20世紀40年代首次發表。其題干設計根植于國外生活經歷,且保留了國外的用語習慣,且有500余道題目,未成年人往往需要數小時來完成,易造成隨意答題的現象。此外,MMPI還必須依賴專業機構出具測驗報告,且結論較為單一,難以滿足刑事訴訟需要。
2013年,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與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資陽強制隔離戒毒所聯合啟動“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測評與風險控制系統”的研發,以期形成以中國涉罪未成年人為常模,適應中國少年司法需要、符合國情的專業心理測評與風險控制系統。
上海市檢察院11日告訴記者,此次研發的系統立足于中國社會及文化背景,并以中國涉罪未成年人的特點為基礎設計常模、制定量表,其內容貼近中國未成年人生活,語言通俗易懂。“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測評與風險控制系統”由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測評問卷系統、涉罪未成年人風險評估系統、人員信息管理系統、統計分析系統組成。
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測評問卷系統包括兩份問卷:《未成年人心理測評問卷》和《涉罪未成年人風險評估-他評版》。人員信息管理系統收錄涉罪未成年人的基本信息,還具有重犯鑒別功能,可通過身份證號碼對比,及時發現未成年人再次犯罪情況。
上海市檢察院方面表示,整套系統需要涉罪未成年人回答181題,人均用時僅約20分鐘,大大提高了涉罪未成年人完成測評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涉罪未成年人完成試卷后,系統能當場出具測評報告,從而提高了心理測評在刑事訴訟中的利用率,且辦案人員可自行完成,滿足在全國不同地區司法機關適用的要求。
在當日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檢察機關要求對所有涉罪未成年人均進行心理測評,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建立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測評與風險控制的診斷和分析體系、未成年人心理預警模式、未成年人心理干預檔案、未成年人心理資料庫,構建起多功能、全方位、網絡化、社會化的犯罪防控體系,并向全中國推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