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5月15日電 (林玲)15日,福建省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該院第一審判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了由南平市人民檢察院、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支持起訴的原告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與被告謝某、倪某、鄭某、李某,第三人南平市國土資源局延平分局、南平市延平區林業局侵權責任糾紛一案。
該案是新《環保法》實施后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
據生效的刑事判決,2008年7月底,被告人謝某、倪某、鄭某未經批準,從李某手中購得南平市延平區葫蘆山砂基洋恒興石材廠礦山的采礦權,三被告人在未辦理采礦許可延期手續和未取得占用林地許可證情況下,開采礦石并擴大塘口,將棄土和廢石向山下傾倒,共造成19.44畝林地原有植被嚴重破壞。
2014年7月,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以非法占用農用地罪分別判處三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至一年二個月不等的刑罰。一審宣判后,三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訴。2014年11月,南平中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今年1月1日,原告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依據當日施行的修訂后的《環保法》,向南平中院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原告起訴請求判令四被告三個月內承擔恢復林地植被的責任,賠償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134萬元;如不能在三個月內恢復原地植被的,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110.19萬元,由第三人南平市國土資源局延平分局、南平市延平區林業局組織恢復原地植被。
審理此案的合議庭由南平中院副院長林東波法官擔任審判長與兩名審判人員、兩名人民陪審員共同組成。在今天的庭審中,原、被告及其委托代理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到庭參加訴訟。支持起訴單位南平市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履行職務,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發表了支持起訴意見。
在法庭的主持下,原、被告雙方圍繞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問題分別進行了陳述、質證和辯論。
部分全國、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南平市生態環境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人民法院監督員,原告方的工作人員,被告親友等近百人旁聽了今天上午的庭審。該案沒有當庭宣判,將視情擇期繼續開庭或宣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