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發展進入到關鍵時期,侵犯商業秘密的犯罪行為如果不加以懲處,創新發展也就如同生長在被污染了的土地上一樣,很難長出新芽!”4月21日下午,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檢察長邱友根在法庭上針對該院辦理的一起侵犯商業秘密案發表公訴意見。
據了解,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耗資2億余元研發出國際領先的風電齒輪箱技術,利用這一技術,該公司產品占據了國內60%以上市場份額。被告人袁鐵(化名)于2005年8月至2013年5月在該公司任副總工程師、技術部負責人。就職期間,袁鐵與公司簽署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協議。
2013年6月,袁鐵從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離職,隨后自己創辦公司。在創業過程中,袁鐵將其掌握的風電齒輪箱相關商業秘密非法出賣給北京某公司,給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造成數十萬元經濟損失。
今年4月21日,袁鐵侵犯商業秘密一案在南京鐵路運輸法院不公開審理。袁鐵對檢察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認可,法院以侵犯商業秘密罪當庭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8萬元。
邱友根介紹說,侵犯商業秘密犯罪作案手段隱蔽,存在著商業秘密的非公知性鑒定難、損失難以計算等問題,案件事實較難查清。為確保辦案質量和效率,邱友根帶領該院干警提前介入此案,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在案件提起公訴后建議法院召開由鑒定專家、權利人、辯護方等六方到庭的庭前會議,探討涉案法律適用問題,有力地推動了案件的順利辦理。在庭審中,袁鐵一開始拒不認罪,反復強調技術細節。邱友根抓住涉案技術到底是什么這一關鍵問題,及時發問,有力地反駁了袁鐵的辯解,促使其認罪服法。
據介紹,袁鐵侵犯商業秘密一案是南京鐵檢辦理的首起侵犯商業秘密犯罪案件,而檢察長出庭支持公訴在該院也尚屬首次。
南京鐵檢自2013年10月1日起負責南京市秦淮區、棲霞區、浦口區、溧水區、高淳區公安機關偵查的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的審查逮捕、起訴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南京鐵檢共辦理侵犯著作權、假冒注冊商標及侵犯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案件40件74人,有力地打擊了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記者徐日丹 通訊員高千 張驍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