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一個司法機關的辦案團隊,人們或許能夠更加深刻理解上海司法體制改革試點中那些“高大上”的改革詞匯、法言法語。
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檢察院,上海市2014年7月開展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的8家單位之一。大半年過去了,改革成效幾何?辦案組織、辦案人員的工作方式有什么變化?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這個檢察院公訴科的王晶主任檢察官辦案組。下面是部分團隊成員的“口述實錄”。
【主任檢察官王晶:上級審批少了,我的責任大了】我們團隊負責辦理公訴刑事案件,包括審查起訴、出庭等。作為主任檢察官,我們的權力大了,責任大了,辦案壓力也大了。
以前,檢察院自偵案件都要“主任檢察官-科長-分管檢察長”三級審批,現在只要主任檢察官認為沒有問題,就可以自行起訴;主任檢察官認為有特殊性、有分歧意見的,才報上級審批。現在的流程,大大提高了辦案效率。
最近有一個案子,事實很清楚,但是法律適用上到底是盜竊還是侵占,法學上一直有爭議。這個案子,我們拿到主任檢察官聯席會議上討論,分管檢察長、公訴科科長都作為主任檢察官來發表意見。聯席會議起到“頭腦風暴”的作用,但主意還是要主任檢察官自己拿。
改革以后,考核也發生了變化。以前,各種考核很多,我們還有綜合治理、法治宣傳、發表文章等任務;現在,上級和本院下來的考核項目很精簡,更貼近辦案核心工作。
【檢察官周戎:基本沒有辦過案,還叫檢察官嗎】我40多歲,在檢察院工作將近20年,算是“老人”了。早年在辦案部門工作過,后來長期在反貪局從事內部案件管理工作,基本不直接辦案。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后實行檢察官“員額制”,具有檢察官身份的人員要么去辦案,要么放棄“入額”。
是繼續做二線管理工作,還是到一線辦案部門?我也思想斗爭了很久。我這個年紀,重新到一線部門確實是個很大的挑戰,可如果一生基本沒有辦過案,還叫檢察官嗎?
我是今年年初來到公訴部門的。這里辦案期限較短,工作節奏更快,壓力也更大。我跟主任檢察官說,我是檢察員,但是我愿意為助理檢察員做書記員,只要能盡快熟悉業務。現在,我一邊做一些起草文書的工作,一邊和主任檢察官一起出庭,為將來獨立出庭打下基礎。
【檢察官陳倩:被告人向我鞠躬讓我感到自豪】我到檢察院工作已經6年了,此前擔任助理檢察員。改革后實行檢察官“員額制”,我通過了本院的報名、筆試、民主測評、業務考核,進入全市遴選的名單。
今年3月22日,上海市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第一次遴選面試,面對14位委員,我在5分鐘里講了兩個辦案故事:在一起普通的盜竊案中,我發現證據出現重大沖突,犯罪嫌疑人在當時沒有作案時間,整個犯罪過程是道聽途說來的。還有一次開庭時,被告人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這些,讓我在檢察工作中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滿足。
【檢察官助理陳虹:競爭更激烈了,需要更加努力】我2013年7月進入單位擔任書記員,去年9月被任命為上海市首批檢察官助理。對我來說,心態上沒什么變化,就是知道自己將來晉升為檢察官的路更長了,競爭也更激烈了,需要更加努力。
跟著檢察官辦案,能學到很多東西。我印象很深的一個案件是,一個境內的游戲服務商雇傭一個境外黑客團隊,對競爭對手的網站進行攻擊。通常網絡犯罪到案的是攻擊手,而這個案子到案的是幕后策劃人。證據比較少,彌補證據的難度很大;此外,起訴罪名的選擇也很講究,我們最后是定了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記者楊金志、黃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