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6日電 (杜燕 徐婧)26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同時舉辦四個分論壇,即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分論壇、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分論壇、文藝精品創作與傳播分論壇和文化交流與合作分論壇,為北京加快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建言獻策,以助力新時代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近年來,北京全市共同努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為弘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取得重大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正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
北京文化論壇以“傳承·創新·互鑒”為永久主題。為期兩天的首屆論壇25日至26日在京召開,以“推動文化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為年度主題,包括開幕式暨主論壇、4個分論壇及相關活動,力爭打造成為文化領域的全國性品牌論壇,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7月25日至26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在京舉辦,包括開幕式暨主論壇、4個分論壇及相關活動。 中新社記者 杜燕 攝傳承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
在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分論壇上,與會嘉賓以“傳承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為主題,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基因傳承賡續、博物館之城建設、文物活化利用等不同角度進行深入交流研討,推動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創新,進一步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推動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在嘉賓發言環節,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求是雜志社總編輯陳揚勇,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王炳林,圍繞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做好新時代文物工作,加強國際文化交流、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等話題開展討論。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文學院教授康震主持圓桌對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李良,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主席呂舟,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杰,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紅巖干部學院院長朱軍等嘉賓,圍繞北京歷史文化資源、“文化+”“跨界融合”、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北京加強博物館之城建設、紅色資源保護、紅色基因傳承和加強京渝文旅融合發展等話題發表真知灼見。
7月25日至26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在京舉辦,包括開幕式暨主論壇、4個分論壇及相關活動?!≈行律缬浾?田雨昊 攝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是未來趨勢
以“創新·賦能·發展”為主題的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分論壇上,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江小涓,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中宣部文改辦副主任張二國,中央網信辦網絡管理技術局局長于永河,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炎順等,圍繞數字時代的技術與文化、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網絡文化建設與科技倫理構建、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科技創新賦能文化產業發展議題展開交流,暢談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美好前景。
圓桌對話環節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許強主持。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北京鋒尚世紀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沙曉嵐等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分別圍繞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科技創新賦能文化產業發展、推動北京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等話題發表真知灼見。
《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2)》在本次分論壇上發布,全面梳理了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數據、政策措施、重大事件、趨勢特征,客觀反映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年度情況,并結合新形勢和新要求,提出未來一段時期北京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路。
圖為北京鐘鼓樓里的擊鼓表演。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新時代創作生產更多優秀文藝作品
在文藝精品創作與傳播分論壇上,26日在北京舉辦,與會嘉賓以“創作文藝精品 引領美好時代”為主題,共探新時代如何創作生產更多優秀文藝作品。
在嘉賓發言環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黨組成員、副臺長王曉真,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楊晉柏,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光明日報社副社長常戍等現場發言。作家王蒙、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視頻發言。與會嘉賓就發揮文學精品書寫時代、培根鑄魂的作用、催生更多文藝精品、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北京冬奧精神等發表觀點。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孫郁,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總監沈晨圍繞“如何創作生產文藝精品”展開對話,圍繞如何理解和認識文藝精品、創作文藝精品需要把握哪些關鍵要素、如何理解城市和文藝創作的關系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導演、北京市文聯副主席、北京電影家協會主席黃建新,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于冬,北京北廣傳媒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導演張永新,演員于和偉就“新時代的影視精品創作”展開對話,圍繞新時代重大主題影視創作有哪些突出的藝術創新和突破、重大主題影視創作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如何打動人心等話題進行討論。
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加強國際傳播能力
在文化交流與合作分論壇上,中外文化領域的政府和文化機構代表圍繞“交流·合作·發展”主題,就“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和“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兩大議題展開成果交流和經驗分享。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張旭,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國家大劇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寧,新華社副總編輯周宗敏,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孫尚武,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做現場發言。芬蘭赫爾辛基市文化和休閑部常務部長勞拉·阿爾托、韓國首爾市文化本部長朱容臺通過視頻分享觀點。嘉賓認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需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推進文化交流。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全球音樂教育聯盟主席、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文煥,圍繞加強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北京故事等深入探討。
圖為北京首鋼園區?! ≈行律?易海菲 攝沉浸式打卡“觸摸”北京文化
作為一大亮點,首屆北京文化論壇特別選取了中軸線、首鋼園和大運河等獨具首都特色的城市文化地標,特別設計了三條現場觀摩路線,讓嘉賓沉浸式打卡,“觸摸”北京文化。
嘉賓們沿中軸線一路前行,感受首都壯美空間秩序,了解北京的中軸線申遺保護、老城有機更新、紅色文化傳承;前往首鋼園和燕京八絕博物館,領略工業遺存綠色蝶變和非遺活態傳承;到通州游覽“三廟一塔”,參觀大運河沿線和城市副中心三大公共文化設施,感受城市副中心古今交融的城市風貌。
北京文化論壇以“傳承·創新·互鑒”為主題,力爭打造成為文化建設成果的重要展示平臺、文化建設經驗的重要交流平臺、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合作平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傳播平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