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江波 攝
中新網北京6月5日電 (馬帥莎 董佳瑩 桑茜)6月5日,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簡稱“長二F火箭”)成功將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空間站開啟在軌建造以來,長二F火箭第3次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再次出征,這枚火箭有何特殊之處?火箭專家帶來“航天員專屬列車”最新解讀。
“站崗”時間最長
長二F火箭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抓總研制的,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型載人運載火箭,素有“神箭”美譽。自執行“神十二”任務起,長二F火箭采取“發射1發、備份1發”及“滾動備份”的發射模式,為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加上“雙保險”。
此次發射的長二F遙十四火箭是“神十三”任務的應急救援火箭。隨著4月16日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成功返回,長二F遙十四火箭結束值班任務,由應急狀態轉入正常任務狀態。
若從去年8月“吊裝起豎”算起,加上發射準備時間,長二F遙十四火箭的站立時長已刷新此前長二F遙十三火箭創下的6個多月“站崗”時長紀錄。一院長二F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常武權說,雖然長二F遙十四火箭的站立時間更長,但仍在火箭能力范圍內。
據介紹,長二F遙十四任務發射準備期間,型號團隊還需同步開展長二F遙十五火箭的裝配和測試等,完成應急救援狀態的設置。“通過去年兩次任務探索,今年發射準備時間有望進一步縮短。”常武權說。
載荷最珍貴
在長征火箭家族,長二F火箭的使命略顯特別。如果說其他火箭“兄弟”是在重量和高度上開疆拓土,長二F火箭則把更多精力用來完善自己,因為它的成敗,關乎生命。
2022年長二F火箭計劃先后送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兩個乘組,共6名航天員進入太空。今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以后,空間站工程將轉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初步計劃每年發射兩艘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這對火箭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其他火箭的載荷再貴重都有價,長二F火箭的載荷是航天員,他們的生命是無價的。”一院長二F火箭總設計師容易說,保障航天員安全進入太空,是每個載人火箭研制人員特殊的使命和責任。
為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長二F火箭專門設計了逃逸系統,假如火箭突發意外情況,逃逸系統啟動,逃逸飛行器像“拔蘿卜”一樣帶著返回艙飛離故障火箭。返回艙與逃逸飛行器分離后,打開降落傘,緩慢降落到地面。
“我們按照最高標準、最嚴質量來研制逃逸火箭,它凝結著幾代航天人的心血,但是永遠不讓這個功能啟用是每個航天人的心愿。” 一院長二F火箭故檢軟件設計師錢航說。
今年是完成空間站建造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30年間,長二F火箭參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每一步,自1999年首飛迄今,已成功發射14艘神舟飛船和2個空間實驗室,其中包括9次載人發射任務,成功率100%。未來幾年,長二F火箭還將托舉起更多航天員進入太空,讓浩瀚宇宙中留下越來越多中國人的身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