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5月30日電 (記者 黃藝)5月30日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日,海南官方公布2022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并舉行媒體見面會,邀請六名“最美科技工作者”分享奮斗歷程。
賀麗生是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她在深海生物分子領域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還通過國產化的深海生物采樣裝置,采集到大量深海及深淵生物樣品,為中國深海及深淵生物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她還是首位到達“地球第四極”馬里亞納海溝的華人女性科研人員。
“自2014年至今,共參與了大小科考航次10余次,包括5次遠洋航次,海上工作時間達300余天。”賀麗生說,海上工作即便困難再多,風險再大,“我們也會砥礪前行”。
作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黨選民長期致力于瓜菜研究,選育的“美月”西瓜新品種獲得多個國家級、省級科技進步獎項。他以農業科技助農、富農。還帶著創新的西瓜品種和技術走出國門,厚植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西瓜情誼”。
黨選民表示,育種人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失敗、敢坐冷板凳。57歲的他自稱是西甜瓜科研領域的“老兵”,退休前,將認真地搞好團隊的“傳幫帶”,選育出更多“三好”西瓜、甜瓜新品種,為海南“南繁硅谷”建設添磚加瓦。
海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和載體,然而,基礎設施難以構建、氣象海況難以捉摸、持續的能源補給難以保障等問題,限制了陸地形式的新技術向海洋直接移植。海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任佳說,為此,他決定以海洋無人智能裝備為研究對象,開展海上通信、導航、控制關鍵技術攻關,服務于海洋信息的及時匯總和分析。
任佳帶領團隊開展了多項關鍵技術攻關,設計研制了多個顛覆性海洋智能裝備,先后研制了5型無人艇,并開展新能源無人艇、半潛無人艇、無人艇與水下裝備協同、新型潛標等新技術的研發工作,在軍用和民用領域都發揮重要作用。
當日,引領海南省兒童保健學科的發展的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兒童保健主任醫師樊利春,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做出積極貢獻的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南海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呂淑果,投身于海南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所長助理、研究員劉洋洋也分享了自己的職業故事。
據了解,2022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獲得者分別來自種業、深海、熱帶農業、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素質教育、鄉村振興等不同領域,其中,4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9名,占4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