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5月30日電 (郭軍 馮俊杰)5月30日,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無人機實訓基地在廣州航標處揭牌。該基地旨在組建一支扎根在南海海區的專業無人機團隊,通過科技助力,創新巡航方式,不斷提升管轄水域的航海保障能力。下一步,該中心還將繼續推進項目建設,實現無人機區域化航標巡檢。
據了解,廣州航標處每個月出現的熄滅、移位、碰撞等航標故障報警中,有一定概率屬天氣、涌浪或其他原因觸發的誤報,使用傳統的“人+船”到現場巡檢的模式,每座航標故障從核實到解除的過程平均需要花費兩小時,而采用無人機巡航方式僅在時間成本上就節約了3/4。
近年來,隨著大型水上工程增多,郵輪、游艇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航運因素不斷增加,航海保障難度持續增大,水上安全通航、海上人命救助和海洋環境污染防治任務日益繁重。
“航保部門傳統的海巡船巡航作業方式存在視程短、效率低、成本高等不足,難以滿足現代化保障要求,無人機巡航作為一個新型的巡航手段,彌補了傳統手段的不足,可以為航保傳統‘船+人’巡航手段提前采集作業數據,大幅度減少船舶運行時間、人員出海工作時長和強度。”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洪四雄介紹,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進步、低空空域管理的逐步放開,無人機應用于航海保障的可行性大大提高,為此,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以廣州航標處作為試點單位,通過打造航標巡檢飛控中心、數據處理中心、科技交流平臺及飛手實訓基地,組建專業團隊、規范工作流程和完善制度,為實現“陸海空天”一體化安全保障巡航目標努力,提升管轄水域的航海保障能力,推動航保轉型升級,實現海事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30日掛牌的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無人機實訓基地(廣州航標處無人機航標巡檢平臺)包含了無人機地面控制系統、操作地面站、無人機和搭載鏡頭,飛手在地面站上設計規劃無人機巡航航線,設置無人機到達各個航路點采取的動作,設定無人機到達航點后采取動作,并按照設定參數開展自動巡航,最大程度地實現在不同場景下的作業需求。目前初步解決了水上物標自動識別、物標跟蹤等幾個關鍵技術難題,充分印證了無人機在海事航保應用中的可行性,接下來將繼續推進項目建設,實現無人機區域化航標巡檢。
洪四雄表示,未來廣州航標處的無人機航標巡檢平臺還可以轉化為海事巡查平臺,服務水上風電場、跨海大橋、海洋監測浮標等水上設施建設的新的保養、定期巡檢、監管警戒等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