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呂方偉 本報記者 李竹青
家住鄞州近郊的吳老伯有個多年的老毛病:咳嗽。每次犯病都要去衛生院打針吃藥后,才能消停。
最近,他又咳嗽了,連著打了好幾天針也沒見效,反而發起燒來,家人急了,把他送到了李惠利醫院。
經過胸部CT檢查,醫生發現他右側支氣管主干上有異物。昨天,醫生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取出了這個異物,竟然是一段約兩厘米長的白色陶瓷調羹柄。
吳老伯忽然想起,自己53歲那年,有一次癲癇發作,朋友用調羹撬開自己的嘴巴喂水,估計調羹柄就是那時被自己咬斷了吞進去的。
這樣算起來,這半段調羹柄在吳老伯的氣管里已經整整“蝸居”了16年。
16年前癲癇發作被救了過來
從此落下咳嗽的毛病
吳老伯今年69歲,自從29歲生過一場大病后,身體一直不好。
當年,他得了病毒性腦炎,發高燒,渾身抽搐,意識都不清醒了,輾轉寧波幾家醫院后,送到了杭州治療。幸好,病情最后被控制住,他逐漸康復,但從此落下了后遺癥:癲癇。
在53歲那年的某天,吳老伯與村里幾個朋友一起打麻將,玩性正高的時候,他突然癲癇發作,倒在了麻將桌上全身抽搐,上下牙緊緊咬著,兩眼上翻,口吐白沫。
突發的狀況嚇壞了麻友們,大家七手八腳地忙乎起來,有人扇耳光,讓他醒過來;有人壓著他,避免他亂動傷到自己;還有人拿來調羹撬開他嘴巴喂水……
一番折騰后,吳老伯慢慢醒了過來,但從那以后,他開始經常咳嗽,每次都咳得滿臉通紅,必須要到家附近的衛生院吃藥打針才能消停下來。
吳老伯和家里人都以為這是多年抽煙引起的氣管炎,一直沒到醫院做過檢查。直到最近,他又咳嗽了,連著跑了好幾天的衛生院都沒效果,還開始發高燒,家人這才把他送到了李惠利醫院呼吸科。
通過胸部CT檢查,醫生發現吳老伯右側支氣管主干上有個異物,約有兩厘米大小,同側肺的上、中葉發炎了。
本該二十分鐘結束的手術
醫生們奮戰了近兩小時
異物卡在單側氣管引起肺部發炎,這在臨床上很常見,吳老伯的主治醫生,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宋美君推測,吳老伯氣管里可能是吃東西時不當心嗆進去的骨頭,或者是脫落的牙齒。
昨天下午,吳老伯被送進了內鏡中心,宋醫生和同事試圖通過纖維支氣管鏡為他取出這個異物。
宋醫生很快在吳老伯的右側氣管里找到了這個異物,它的局部已經嵌入肉里,形成了肉芽腫,估計“住”進來有些時日了。因為這個異物長期堵著氣管,吳老伯的右側肺部已經有較嚴重的化膿。
一般取這樣的東西,都會使用異物鉗,但吳老伯氣管里的這個異物表面實在太光滑了,沒有棱角,努力了好幾次,每次都滑落了,大、中、小各種型號的異物鉗全上陣了,依舊沒有效果。
宋醫生改用異物網籃、網兜,想把這東西網上來,但氣管內沒有支點,空間又太小,網籃、網兜根本撐不開;采用冷凍技術又因為硬物凍不住,也以失敗告終。
無奈下,宋醫生叫來了跟她長期合作過的一位護士,兩人默契配合,終于用異物籃將這個東西拖到了喉嚨口,但吳老伯嗓子一癢,輕輕一動,這東西又掉進了食道。
最終,還是消化科醫生通過胃鏡將這個異物取了出來,原本20分鐘就能結束的手術,讓醫生們“奮戰”了近 2個小時。
氣管里藏著一段調羹柄
推測已“蝸居”了16年
如此“狡猾”的異物究竟是何方神圣,取出后,在場的醫護人員面面相覷,在吳老伯支氣管里作梗的竟然是一段約兩公分長的調羹柄,白色,陶瓷材質。
將這段調羹柄拿到吳老伯面前,他先是吃驚,很快就推測出來,可能是當年癲癇發作時,麻友用調羹撬他嘴巴時折斷吞入的,此后便“蝸居”在此。
昨天下午,記者在李惠利醫院見到了吳老伯,陪伴他一旁的老伴拿出這段調羹柄一本正經地說:“這樣算來,這東西在我老頭氣管里呆了16年了,我得好好珍藏”。
李惠利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謝國民說,癲癇發作時,千萬不能用容易折斷的東西去撬嘴巴、壓舌頭,正確的辦法是用毛巾卷筷子在病人尖叫張口時橫架在其嘴上,這樣既不影響呼吸又能有效避免牙齒損傷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