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全景
受訪專家/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 駱明軍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吳燕玲
秋高氣爽,登高遠眺心曠神怡。心情是開闊了,膝蓋卻要受苦。據了解,老年朋友活動量增大,骨性關節炎發作的幾率大幅上升。康復科醫生提醒,登山運動不適合老人,若在爬山的第二天就出現了膝關節的疼痛和腫脹,要及時就醫接受理療。
常登山,
老人小心關節炎急性發作
老年人登山容易出現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年輕人運動不當,也可導致膝關節的急性韌帶損傷,發作起來連平路都不能走了。
解放軍第458醫院康復科主任駱明軍稱,前段時間一周收治了三個踢毽子踢傷膝蓋的患者,因為膝關節活動主要是前后的,側向活動少,而踢毽子側向活動多,所以易出現急性損傷。
駱明軍說,這類膝蓋損傷可以使用沖擊波治療,因為膝關節有很多小韌帶支撐,年輕人的膝蓋損傷是局部的,不同于老人的大面積的骨性關節炎。沖擊波屬于理療中的微創治療。
醫院理療的項目包括磁療、超短波、微波、電腦中頻、沖擊波、針灸等。關節炎的損傷存在于關節腔內,這些理療項目可以滲透到關節腔里面,處理病灶,鎮痛和消除炎癥。對骨性關節炎,一般采用是磁療+超短波的理療方式,痛得厲害的患者可加用針灸或溫針灸。
臨床中,也有患者關節炎發作了,干脆什么都不干,疼痛就躺在家休息。駱明軍表示,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根治不可能。容易復發,但及時治療能較好控制癥狀。
他強調,爬山后出現膝關節的疼痛要及時理療,消除癥狀。在急性發作期,患者要注意休息,休息時在腳下墊被子、靠墊等,把腿抬高,這樣可以消腫,促進下肢腫脹的血液往心臟回流。
關節炎發作,理療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
對骨關節炎,駱明軍強調理療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但大眾對其認識不夠深,沒把它當成正規治療手段。他表示,臨床上發現不少人對“理療”存在一些認識誤區——
誤區1:輸液效果一定比理療好
不少患者認為靜脈輸一些活血化瘀、鎮痛的藥物比理療效果好,不愿做理療。“實際理療作用更直接一些。”他說,藥物打入血管到全身,能到膝關節局部的少,加上膝關節本身血液循環就不好,藥物作用就更微小了。而理療是直接作用到有問題的地方。
采取什么理療方式要根據患者個人情況、癥狀,不能一概而論。若患者痛得難受腫得厲害,也可考慮用消炎藥或往關節腔打針。關節間隙非常窄的患者還可以手術,骨性關節炎做手術的患者極少。
誤區2:頻譜儀就是做“理療”
駱明軍表示,時下很多人家里都有烤熱燈、頻譜儀等所謂的家用理療設備,雖然烤的時候很熱,但只作用于皮膚表面,無法滲透至關節里面,實際作用不大。
還有些人簡單地將理療當成按摩、熱敷。熱敷讓人感覺舒服一點,但對關節腔里面的作用也不大。而對骨關節炎的理療很少包括按摩,因為一般腰背大肌肉才適合按摩,關節是肌腱韌帶沒辦法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