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1日電 國家發改委、衛計委、人社部9日聯合發出《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鼓勵社會辦醫。有專家表示讓市場調節價格,對于抑制價格虛高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由于公立醫院占到醫院總量的90%左右,短期內的醫療格局不太可能發生很大變化,緩解看病難、看病貴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來解決。
看病難或將得以緩解 還需進一步深化改革解決
《通知》中明示,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依據自身特點,提供特色服務,滿足群眾多元化、個性化的醫療服務需求。
看病難、看病貴多來來一直是老百姓就醫的心頭痛。“狹義來講,這一政策將有助于解決看病難,但無法解決看病貴,” 某私人定制醫療服務機構總經理馬海偉對中新網健康頻道表示,好的醫療服務價格一定會高,價格的提高會導致來這里(民營醫療機構)看病的人會減少,一部分經濟狀況稍差的人就會被拒之門外。
“多樣化的醫療格局、專業和細化的醫療供給,可以對不同支付能力的患者提供更多一些的就醫選擇。但由于公立醫院占到醫院總量的90%左右,短期內的醫療格局不太可能發生很大變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對中新網健康頻道表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來解決。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市場占有率較低,在與公立醫療機構競爭中仍處于弱勢地位。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價格后,由于在基本醫療服務上與公立醫療機構存在競爭,其基本醫療服務的價格會與公立醫療機構基本銜接,不會出現集中漲價局面。醫療保險也將發揮費用控制作用,保證基本醫療服務價格水平基本平穩,不增加患者負擔。
而張永健對中新網健康頻道表示,對于非公立醫療機構而言,雖然存在抬高醫療服務價格可能性,但如果競爭充分,信息披露公開及時,保證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監督嚴格有效,醫療機構就會更謹慎的制定價格,否則就可能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價格松綁 民營醫療機構迎來發展春天
《通知》中規定,各地要督促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的相關政策,不得以任何方式對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不當干預。
“這次的價格新規,會變相給非公立醫院松一下綁,之前想聘請好的專家、提供好的服務,但不能自主定價,增加投入壓力?!瘪R海偉表示,非公立醫院發展面臨兩大障礙:人才和資金。
“這是落實去年9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具體措施之一,側重點是增加醫療供給?!睆堄澜ㄕJ為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各種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
馬海偉認為對于非公立醫療機構而言,其競爭力就在于先進的診療技術、良好的就醫環境和感動的服務質量,其實最關鍵的是要有名專家坐診,藥到病除永遠是患者的第一需求。為此,可以通過提高診療技術和聘請大醫院專家坐診或者挖優秀中青年專家到民營醫院工作。
對此,張永建有相似看法,他認為非公立醫院提高競爭力關鍵還是要靠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
市場調價或可抑制藥價虛高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近期省部級干部醫改座談會上指出要改革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有效防范和治理“藥價虛高”問題。馬海偉認為該政策提出要讓市場調節價格,這對于抑制價格虛高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關鍵還是要弄清價格形成的核心要素,去除不合理因素。
對于監管部門,放開價格水平需要防范哪些操作風險來營造有序的競爭局面?張永健認為醫療服務的質量應與價格對稱,更要誠實守信。監管部門要制定公平的規則,實施有效嚴格的監督,及時披露相關的信息,嚴懲違法違規的行為。當然,這對監管部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創新監管的理念,科學方法和手段,完善運行機制,提高監管效率。(中新網健康頻道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