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季的到來,各種皮膚病也開始困擾人們。如果你發現身上長了幾個扁平且有些紅的疙瘩,而且越抓越癢,就要注意及時到醫院診治,看看是不是患上蕁麻疹了!蕁麻疹俗稱“風疙瘩”,是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可反復發作,慢性蕁麻疹患者可反復發作數周、數月甚至數年、瘙癢難忍。此次我們邀請兩名專家,分別從西醫和中醫的角度,談一談蕁麻疹的預防和治療。
西醫觀點
口服抗組胺藥安全性較高
采訪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 鞠梅 副主任醫師
蕁麻疹俗稱風團,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在接觸過敏原的時候,會在身體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塊塊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并伴有劇癢,甚至出現胸悶、腹痛、腹瀉等癥狀。其中,80%的蕁麻疹為急慢性蕁麻疹,另外20%主要為膽堿能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人工性蕁麻疹等。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可以分為食物、藥物、感染等多種,食物過敏原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藥物則包含青霉素、磺胺類、血清疫苗等。此外,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皮屑等動物及植物因素、冷熱、日光、摩擦和壓力等物理因素都有可能是引發蕁麻疹的原因。
出現蕁麻疹時,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法獲得暫時的緩解:
首先是冷敷,對瘙癢部位做局部冷敷是緩解瘙癢最好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縮,也可以降低癢覺,但這也只是針對止癢而已。
第二是涂止癢藥膏,一般含有類固醇成分的軟膏均有止癢作用,如派瑞松、艾洛松等,我院自制的地塞米松搽劑、抗敏止癢水及含有類固醇激素的乳膏制劑。
第三是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咪唑斯叮片等,不僅起效快,止癢迅速,安全性也較高,但高空作業、駕駛員等應在睡前服藥,避免嗜睡等不良反應。
最后,我院自制的蕁麻疹一號中藥制劑,配合抗組胺藥,中西醫結合,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蕁麻疹有一定的禁忌,注意不要搔抓和燙洗,清淡飲食,皮膚瘙癢如果用手去抓,不但不能止癢,反而可能越抓越癢。因為抓癢時,局部溫度提高,使血液釋出更多的組胺,加重瘙癢。雖然熱水燙洗可以使局部的癢覺暫時緩解,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水燙洗會使血管擴張,釋放出更多的組胺,加重病情。 同時要注意日常調養,堅持治療。多吃富含維他命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他命C與B群;多吃堿性食物如葡萄、綠茶、蘿卜、綠豆、薏仁等;多休息,勿疲累,適度的運動。蕁麻疹因為是體質性的問題,不易根治,尤其是慢性蕁麻疹患者。不管如何,都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正規治療,逐漸減量。
醫療上,有蕁麻疹體質的人要學習如何與它共處才是根本之道,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之外,也要注重日常的調養,有助于體內自然產生對抗過敏原的機制,這樣,才有可能達到根治的目的。
李律忠 楊甜子
中醫觀點
蕁麻疹飲食上要忌口“發物”
采訪專家: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主任 杜長明 副主任中醫師
中醫學認為蕁麻疹主要是風、濕、熱邪蘊于肌膚所致,或者因為血熱又感外風而發病。
春季是蕁麻疹的高發季節,而濕熱體質的人較容易中招!那么,濕熱體質是什么樣的體質呢?其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后明顯,并不因出汗而減輕,而且舌苔黃膩。這類患者皮膚極易過敏。濕熱壅盛型的蕁麻疹主要在春夏季節氣溫上升的時候發病,患者皮疹呈風團狀,下肢多見,天氣轉涼后有所好轉,患者常伴頭身困重、苔膩等癥狀。一般需要梔子、茵陳、茯苓、白術、陳皮、黃柏、甘草、薏苡仁、澤瀉等中藥調理。
蕁麻疹患者在飲食上是要忌口的,中醫有“發物”一說,在民間流傳甚廣,中醫十分重視發物與疾病的關系,認為發物是指攝食后能引起舊疾復發、新病增重的某些食物。中醫上說,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齒腫脹、大便秘結等的薺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發熱可能,俗稱發物。日常飲食中常見“發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蔬菜類: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這類食物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
果品類:主要有桃子、杏等,多食桃易生熱,發癰、瘡、疽、癤、蟲疳諸患,多食杏生癰癤,傷筋骨。
食用菌類:主要有蘑菇、香菇等,過食這類食物易致動風生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海腥類:主要有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這類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對于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蕁麻疹癥,同時,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
禽畜類:主要有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等,這類食物主動而性升浮,食之易動風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腦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雞蛋雖不屬發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過2個,尤其是肝炎、過敏、高血脂、高熱、腎臟病、腹瀉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雞蛋內含大量蛋白,但它們屬于異性蛋白,有相當一部分人吃了異性蛋白質后出現病態反應。
那么,蕁麻疹患者吃什么好呢?以下四種食物可以參考:1、冬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祛風,解毒消腫、生津潤膚等功效。適宜風熱型蕁麻疹患者使用。2、南瓜。性溫,味甘。具有溫中散寒、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等功效。適宜脾胃虛弱的風寒型蕁麻疹患者使用。3、荸薺。性寒,味甘。具有涼血化濕、生津潤肺、消腫解毒等功效。適宜風熱型蕁麻疹患者使用。兒童患者忌食。4、薏米。性涼,味甘。具有解熱祛濕、消炎斂瘡、潤膚祛斑等功效。適宜溫熱蘊結的蕁麻疹患者使用。
楊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