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月18日電 (記者 趙小燕)浙江省人大代表、嘉興市婦幼保健院副主任王麗萍在此間召開的浙江“兩會”上提出,對癌癥晚期病人的臨終關懷還較為滯后。她建議政府應加大投入,并成立臨終關懷社區醫院,使臨終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癥狀得到控制,生命質量得到提高,更理性、更平靜地接受死亡。
在她看來,癌癥病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病程較長且醫療費用昂貴,生命質量差,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承受了較大的痛苦。
她認為,凡診斷明確、治愈無望、預計生命期不到3-6個月的疾病晚期病人,都屬于臨終病人的范圍。“臨終關懷是向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提供一種全面的照料,使臨終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癥狀得到控制,生命質量得到提高,更理性、更平靜地接受死亡。家屬的身心健康得到維護和增強。達到逝者死而無撼,生者問心無愧的目標。”
據王麗萍介紹,目前我國終關懷機構只有200多家,且規模不大,所接受的捐助和政府的投入都是極其有限的,并且沒有專門的針對晚期癌癥病人的臨終關懷機構。只有很少的晚期癌癥病人可得到最后的關懷照料。
“怎樣對待一個即將去世的人,其實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要有一種力量,能夠讓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生命的尊嚴和美好。”王麗萍建議,政府應加大投入,將臨終關懷服務項目列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合理布局終關懷機構。
據了解,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06年出臺的《關于印發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中曾規定,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登記的診療科目中有條件的可設置臨終關懷科。
“現在國內北京上海有部分臨終關懷社區醫院,其它很少有聽說,浙江還沒有。”王麗萍說,對于終末期癌癥患者而言,最需要的不是先進的抗癌手段,而是溫馨的臨終關懷。“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社區醫院的區域優勢和醫護人員優勢。而對于社區家庭型臨終關懷則以家庭病床形式,可通過社區全科團隊提供臨終關懷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