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8月5日電 (記者 于俊)面對全國寫字樓市場低迷、上海寫字樓空置率和租金承壓的近況,此間房地產專家發出警訊:未來3年,申城甲級寫字樓市場將供過于求。
第一太平戴維斯上海商業樓宇部高級董事鄭廷俊認為,今年底進入市場的可觀新增供應量是造成這種失衡的主要原因。
鄭廷俊表示,今年來,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P2P)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其集體撤離行動逐漸顯現出對市場的影響。但就上海而言,P2P退租的影響面并不大。真正影響上海市場的是從2016年底到2018年期間的寫字樓供應高峰,無論核心區和非核心區,此類產品的供應量都呈激增的態勢,成為寫字樓空置率攀升的主要推手。
據第一太平戴維斯市場研究部對上海核心商務區辦公樓市場的最新預測,今年起、3年內的新增供應量分別為1084000、1552000、610000平方米,空置率分別為8.4%、13.3%、11.5%,租金環比增長-1.1%、-2.6%、3.0%。
鄭廷俊指稱兩大原因造成了此番供應高峰:一是上海城市更新如火如荼,城區面積不斷擴大,新興板塊不斷崛起,如大虹橋、前灘、后灘等區域,城市在重新規劃中迸發新的活力和機遇;二是中國經濟增速減緩,但發展趨勢十分樂觀,而上海作為國家金融經貿中心的地位不變,開發商的信心使得他們大量開發和持有這里的辦公物業。兩方面的交替作用,為市場帶來一波供應高峰。
面對一些跨國企業撤出核心區域,或撤離上海的情況,他將此定性為“租戶細分化的一個過程”,“是寫字樓市場成熟的標志”。
他介紹,從國際市場看,入駐中心城市核心商務區辦公樓,通常以金融服務業為主,包括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而大型制造企業考慮平衡租賃成本,通常會將研發等非核心部門遷至外圍區域,僅將其行政辦事機構留在中心城區,這是市場自我完善的過程,也是租戶在市場成熟階段慣用的租賃策略。
盡管市場即將步入供過于求通道,但鄭廷俊還是樂觀判斷:基于中國經濟仍然穩健,第三產業穩步發展,這些寫字樓的去化不會有太大困難。
鄭先生看好民營企業在未來寫字樓投資、租賃市場的中流砥柱作用。因為政策推動民企壯大,而上海對于他們充滿吸引力,這部分旺盛需求會對上海寫字樓市場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