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不應求的樓市火熱期,“炒房號”并不是新鮮事,但昨天,南京一家都市報的二手房分類廣告竟公開出現了18萬-30萬元一個房號的信息,將以往隱藏在QQ和微信群里的違規行為暴露在公眾面前。中介如此大膽的做法在網上引起了一片嘩然,誰在炒房號?開發商究竟有沒有參與其中?市民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對此予以嚴查。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燁
號稱“包買到”,一個房號30萬
揚子晚報記者在這張報紙的B19版上看到,這是力圖地產所刊登的整版中介信息,除正常的二手房信息外,還有10條頗為惹眼的內容,單價18萬-30萬元。什么房子這么貴?但其實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這個18-30萬其實指的不是均價,而是一個房號的服務費。廣告中還使用了“任意戶型和樓層隨便挑”、“包買到”等字樣,共牽涉兩家開發商旗下的三個樓盤,分別位于河西南和江心洲。
這些廣告每條都留有聯系電話,但號碼多有重復,主要來源于3個號碼,記者以購房人身份聯系,其中1個撥不通,1個顯示是安徽滁州的號碼、撥打無人接,另一個南京號碼的手機接通后,對方表示,確實有不少房源,如果符合記者的需要就可以轉賣。記者表示,想買河西南樓盤朗詩熙華府的房子,這家樓盤即將推新,但市面上卻流傳著“未開先熱”“根本就搶不到房”的信息。“確實是啊,一般的客戶是很難買到,不過,你電話打得太遲了,我們現在只剩1套房了,7棟3201,面積143平方米,單價3萬5、3萬6左右。”
“其實,從上個月開始我們就在報紙上登廣告了,有很多客戶,從蘇北來的多,淮安、鹽城的都有。”電話中,這位人士表示自己是中介公司的。他表示,他們手上的房源都是可靠的,他們“跟開發商有合作”。來源主要有兩個渠道:一個是還沒推出的新房源,開發商“給我們預留一部分”;另一個是已經開過盤的項目,有的客戶貸款審核不通過,或者是一家搖到了多個房號,開發商又不允許更名給非直系親屬,因而放棄的房源。
開發商:已第一時間報警
炒賣房號,是市場火熱時期的特殊“怪胎”,而伴隨南京樓市房價的節節上漲,加之庫存不足導致供不應求,也使得當地“房號”炒賣之聲更甚。為控制房價,南京實行限價政策,尤其是河西、江北等熱點區域,限價更為嚴苛,如河西中部劃定均價4.5萬元/平方米的限價紅線,河西南部劃下均價3.5萬元/平方米的紅線等,價格限住了,但私下卻是尋租與逐利的暗流涌動——價格低了,房子自然更吃香了,但普通人即使湊夠了錢卻買不到房,“買房找關系”已成為當地樓市的“潛規則”。
有大牌房企老總就私下坦言,公司內部員工弄一個號,叫價二三十萬當場就有人要;外面那些有本事搞到號的人,轉手一賣,也是二三十萬。
據了解,炒賣房號的現象遠不止幾家樓盤,標價也遠不止30萬元,樓市大熱的河西、江北更是重災區。早在今年2月,河西一家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就在微信里明碼標價,有三家樓盤房號6萬一個,最搶手的一家則是25萬元,保證“搖號成功率85%以上,搖不到費用全退”。隨著樓市的升溫,限漲價控制住房價的同時,也讓新房成了“福利房”,各家樓盤都出現一房難求的現象,房號報價也一路走高。河西中部某豪宅甚至傳出,根據樓層、戶型的不同,一個房號高達80萬-140萬元的天價。賣房號者稱,河西樓面地價已超過了4萬元每平方米,而房價被限在4.5萬元每平方米,算上未來的升值空間,百萬房號不算貴。
但是,以往隱藏在QQ、微信群里叫賣的房號被公然登上了報紙,這一消息引起了買房人的憤怒,并在網上被刷了屏。對此,兩家房地產公司都予以否認,稱是虛假廣告,提醒市民不能輕信,并稱已第一時間撥打110或到雙閘派出所報警。一位開發商表示,其項目已基本售罄,根本就沒有可售房源,哪有房號可供轉讓。另一家開發商還發出了“溫馨提示”,“承諾不存在任何倒賣房號等不法行為”,“如發現相關情況,建議立即聯系公安機關處理”。其營銷負責人說,他在得知報紙上的房號信息后,自己也打了中介的幾個電話,“有一個中介說30萬元包買到我們130平方米的三房,其實我們都沒有這種戶型。”
房管部門>>
正在調查取證 將會依法查處
有知情人士透露,“以前我也認為賣房號的是騙子,但后來發現確實有人這樣買到了。希望政府能好好查一查。”
南京房管部門之前曾規定,簽訂購房合同后不能更名,目前則將限制條件前置為:簽訂認購協議后不能更名。但針對尚未開盤樓盤炒賣“房號”,目前似無明確判定。昨日下午6時許,南京市房管局產權市場處商品房管理科科長胡高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已經關注到報紙上打廣告賣房號的事,“正在核實情況。再次重申,絕不允許炒賣房號!”
昨日晚南京市房產局宣傳部門通過微信告知媒體:報紙刊載“朗詩熙華府”“升龍公園道”“升龍天匯”廣告,“我局高度重視,已向相關單位了解,目前涉及的朗詩和升龍兩家公司皆聲明,該廣告與公司無關,并就此事已向公安部門報警。對涉嫌違規的力圖地產公司,我局正在進一步調查取證,并將依法依規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