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還有一個因為名字而做了狀元的,是清朝人劉春霖。這事兒發生在慈禧太后執政時期。本來,另一位叫朱汝珍的人應該是當年的狀元。但是當時有一個規定,主考官們在閱評完所有考生的試卷后,要挑選出十份,并按名次排列好,呈送給慈禧太后欽定。當慈禧太后翻開頭名的試卷時,看到“朱汝珍”這三個字,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厭惡之情。
原來珍妃支持光緒皇帝變法改良,被慈禧指使太監推入井中溺死。害死了珍妃的慈禧太后,最忌諱“珍”字。朱汝珍本人又是廣東人,這讓老佛爺想起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維新派的康有為、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他們都出自廣東。在慈禧看來,廣東是出“叛逆”的地方,再加之“朱”與“誅”同音。“朱汝珍”這個名字一下就觸動了慈禧敏感的神經,于是她毫不猶豫地將朱汝珍的頭名用筆劃掉了。而第二名劉春霖在慈禧看來特別吉祥,春霖有“霖雨蒼生”的意思,當年正值大旱,全國上下都盼著甘霖出現。于是老佛爺大筆一揮,將劉春霖提升為狀元。
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中國封建社會里,狀元是士人學子們孜孜以求的終極理想,同時也是歷朝歷代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仰慕艷羨的榮譽。然而,如果知道了備受世人尊崇的狀元還可以這樣圈定的話,這可叫當時那些幾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們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