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4月10日電 題:廣州南沙打造商業航空航天全產業鏈
中新網記者 王堅
“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項目(下稱“中科基地”)計劃于2022年8月竣工投產試運行,基地主要以運載火箭批量化生產、試驗、總裝測試以及發射為核心業務定位。”中科宇航(廣州)裝備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小偉10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該基地建成后,將助力廣州及周邊地區形成廣東省商業航天的聚集高地,打造中國商業航天新的增長極。
在廣州市南沙區大崗先進制造基地內,總投資約3.9億元的中科基地目前已全面封頂,一個從衛星和火箭制造到發射服務、測控運營、衛星應用的產業閉環正在形成。
南沙區政府介紹,中科基地作為中國首個全產業鏈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建成后,一年可生產30發固體運載火箭,將助推集中牽引運載火箭研制、宇航動力、衛星研制等高端裝備制造資源,測控運維、發射服務、關鍵部件等上下游相關的宇航企業落地南沙。
“中科基地主要開展系列化固體、液體運載火箭的研制、生產、試驗、總裝及測試工作。”胡小偉透露,該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產運載火箭30發,“這些火箭將為中國商業航天衛星發射尤其是低軌中大型星座的發射任務提供有力的入軌工具。”
“航天產業需要較強的產品配套、豐富的高技術人才,南沙乃至廣東高端裝備制造業發達,特別是通訊電子、軟件等方面實力基礎雄厚,這為廣東商業航天的制造發展創造了契機,對我們后續研發能夠形成強有力的支撐。”胡小偉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在南沙建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主要考慮南沙濱海,在海上發射商業火箭具有一定優勢;同時,南沙附近產業齊全,有利于快速形成商業航天的上下游產業鏈。
南沙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該區正以中科基地為龍頭,以高超聲速風洞等科技基礎設施為支撐,全力打造空天產業園區,與南沙科學城協同布局深空領域。
作為大灣區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承載區,南沙聚集了南沙科學城、明珠科學園、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其中,落戶南沙明珠科學園的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由廣州市、南沙區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三方共建,規劃建成為國際一流的空天科技領域研發機構。該研究院設立的南方中心一期規劃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總投資為4.2億元,計劃2022年7月交付使用。
記者從南沙區政府獲悉,南沙近年一直謀劃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前沿研究戰略支撐,建設國家級科研基地,推進高超聲速風洞、冷泉系統、人類細胞譜系、極端海洋科考設施等大科學裝置預研項目立項,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位于南沙科學城明珠科學園內的高超聲速風洞、冷泉系統、人類細胞譜系、極端海洋科考設施四大項目,是廣州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啟動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是廣州向深海、深地、深空等科技前沿領域邁出的腳步。
“現在南沙正在以中科基地為龍頭,以高超聲速風洞等科技基礎設施為支撐,全力打造空天產業園區,協同南沙科學城布局‘深空’領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要承載區。我們可以使用這些科技基礎設施來做實驗,進而在產業園進行成果轉化。”胡小偉還提到,“正在研制的運載火箭具備1.5噸的運載能力,通過技術和供應鏈優化降低成本,具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
“中科基地將彌補火箭發射系統的短板,與現有產業形成互補,并將帶動相關宇航企業落戶廣州,推動南沙建設中國‘南方航天城’。”胡小偉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