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孫傳卿)自從人類歷史開創了城市農村兩大地理板塊,城市人和農村人兩大自然群體就橫空出現。他們共存而排斥,相依而遙遠,在新與舊、貧與富、貴與賤的“冠名”抗爭中演繹著各自的喜怒哀樂,表達著自以為是的情緒和意見。
農村是貧窮、落后、愚昧、消極、封閉的代名詞,這是長期以來城市人意識形態里固化的老概念。城市人始終以尊者自居,性情似乎顯得傲慢,無睹甚至藐視農村人前進道路上鏗鏘步伐的新變換。
城市不能與“幸福”完全劃等號,城市與“文明”也不是并排同行的孿生兄弟,這是農村人的心理自信和分析判斷。因此農村人不卑不亢而不緊不慢,田園般的寧靜多彩生活過得踏實坦然。
移居城市的所謂“城市人”大部分還是來自農村的莊稼漢,經歲月的洗禮純樸的鄉音和原始的風俗似乎有蛻變。人類的警鐘提示“城市人”不要忘根和背叛,自己的祖先依然在廣大農村的青瓦泥墻農家院。
先來后到的“城市人”一沒土地二沒家園,衣食住行都花錢,蝸居在鋼筋混凝土屋里心情郁悶加傷感,呼吸著污濁的空氣占卜著晚年未知的冷暖,房奴式的“井蛙生活”真沒有地處莊園的農村人過得心寬和舒坦。
貧窮不是農村人的總代言,幸福也不是城市人的專利權。新型城鎮化帶來城鄉統籌大發展,改善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同城市一樣全,強農支農惠農政策如春風似甘泉,讓如今農村人昂首挺胸挽回了丟失的尊嚴。
“同住地球村,和諧是關鍵。本是一家人,何必互相殘。”城市是一首音樂浪漫詩,農村是一幅田園風光畫。美麗的農村后花園歡迎城市人閑暇之余來放松和游玩,繁華的城市大廣場誠邀農村人駕車前來走一走看一看。
毫無根據的“城市人幸福,農村人寒酸”就此要打斷,幸福理念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天平來評判。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統籌協調齊頭并進雙豐收,幸福的日子才會源遠流長綿綿不斷勝過天上的神仙。
“十個指頭本來有長短”,城市和農村并駕齊驅暫時有困難。城市人和農村人理應相互學習借鑒和取長補短,緊緊依靠祖國改革發展的民生“驅逐艦”,攜手共繪城鄉一體、文明和諧、民富國強的小康社會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