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康,江蘇常熟人,波司登集團董事局主席,江蘇省常熟市康博村黨委書記,是一位從田埂走出來的農民企業家。
高德康曾先后被授予發展中國服裝事業特殊貢獻功臣、中國紡織功勛企業家、中國服裝行業功勛獎章、全國優秀企業家、中國紡織服裝領軍人物等榮譽,并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高德康對社會及商界貢獻卓越、成績斐然,近年來先后獲評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品牌中國年度人物、中國十大創業領袖、全球華人領軍人物、福布斯全球時尚界25華人、中國杰出質量人等殊榮。
他還曾經當選為全國勞動模范,是十、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其執掌的波司登集團也是我國紡織服裝界唯一擁有“世界名牌”“中國工業大獎”和“全國質量獎”三項頂級榮譽的行業領軍企業。
2012年4月10日,第七屆中華慈善獎頒獎典禮在京隆重舉行。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因其熱心慈善、躬行善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被授予公益慈善領域最高政府獎——“中華慈善獎”。高德康用事實印證了成功,也獲得了眾人的贊許。成功的背后體現的不僅僅是艱辛和汗水,還有那人性閃耀的光輝。
飽嘗創業艱辛,締造行業傳奇
談起波司登企業30多年的風雨兼程,就不能不談起高德康的創業歷程。不是高德康帶領一幫創業者頑強打拼,波司登集團就不會取得如此驕人業績,就不會有今天的輝煌,更不會由小到大,由一個小小縫紉組發展成為聞名全國的民族品牌企業和跨國集團。
很難想象,如今擁有一個龐大商業帝國的高德康,竟起步于江蘇的一個鄉村小作坊。1976年,江蘇常熟白茆鎮山涇村24歲的村民高德康靠著從父親手中學來的裁縫手藝帶領10個農民,成立了一個小小的縫紉組,資產是8臺家用縫紉機和一輛永久牌自行車。波司登的歷程就從這8臺縫紉機和一輛自行車開始起步了。最初的業務是來料加工,掙取手工費??p紉組開始給上海一家服裝廠加工服裝賺錢,高德康就是騎著這輛自行車每天從村里往返上海領取原材料,遞送成品,來回近200公里路。每天天沒亮,高德康就會騎車上路,去時帶上加工好的約100斤重的服裝,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狂奔”,之后再“馱”上原材料,連夜返回村里,中途只吃一些干糧和自帶的涼開水,為縫紉組節省著每一筆費用。在來回上海的十五個小時路程中,自行車脫鏈、爆胎,甚至車輪變形那都是常有的事情。偶然一次,一家企業給了他們一些包工包料加工的活。“我發現,包工活要比做純代加工活掙得多很多,于是我開始主動尋找這樣的機會。”高德康說。
高德康出資建設的康博苑全景
八十年代初,高德康正式成立了山涇村服裝廠,以來料加工的方式為上海一家工廠做中式棉襖罩衣。到了1984年,高德康的服裝廠也正式開始由來料加工向貼牌生產轉變。這一年高德康開始為上海某品牌加工羽絨服。第一次做羽絨服,他就敏銳覺察到了這個市場的潛力之巨大。憑借過硬的質量,小廠的名聲漸漸大了起來。5年后,高德康便以每年固定的品牌使用費取得該品牌服裝企業的授權許可,開始自己生產和銷售“秀士登”牌羽絨服。八十年代末,憑著供不應求的“秀士登”牌羽絨服,工廠第一次利潤突破百萬。在不斷的積累和艱辛成長中,高德康同時也領悟到了培育自我品牌的重要性。
1990年,高德康斥資150萬元,大力擴建了新的車間和辦公樓。同年,高德康做出了關乎企業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決策,正式注冊了日后聞名世界的品牌—“波司登”。
說起創業艱辛,高德康深情地說:“小時候家里很窮,常常吃不飽飯,兄弟5人,自己排行老四,除了父母親,上面還有爺爺。在大躍進后期,村食堂就建在自己家里,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對我們的要求卻極嚴格,告誡我們無論何時都不能占集體的便宜。即使家里守著食堂,但爺爺卻因為長期營養不良,早早的離世了。母親是我心目中最尊敬的人,她要求我們能吃苦,能獨立,要上進。母親的吃苦耐勞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影響了我的一生,也是我創業的初衷和不斷拼搏的源動力。”
飲水不忘思源,勵志反哺社會
高德康白手起家,雖功成名就但卻飲水思源、不忘根本。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自己的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賺錢不多的時候,就已自費為家鄉山涇村的每一位老人購買銅制的“湯婆子”,供老人們冬天暖和手腳之用。
九十年代初,某個冬天的晚上11點多鐘,大風大雨,他離開辦公室正在開車回去的路上,在路口遇到幾位在廠里剛上完夜班回家的員工,正一路冒雨走回家。于是他立即停車,讓他們坐上車,把他們一個個都送回家里,即使嶄新的小汽車里已經弄得滿是泥濘。
村里的一條一條道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便泥濘不堪。一些年久失修的石橋、水泥橋早已不堪重負,有車輛經過的時候,村民們幾乎都是提心吊膽。高德康看在眼里,默默的記在了心里。在接下來的幾年間,他自行出資為村里、鎮里筑橋鋪路,看著一條條平坦的大道和出行方便的鄉親,高德康心里無比踏實。每年,他都會想一些辦法,盡力幫村民們解決一些實事。這也是在圓他創業時候的夢想:一定要讓村里人過上城里人的生活。
在企業逐步壯大之后,他就開始給村里的敬老院捐款,每月給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養老金,給村里所有的貧困戶送去羽絨服等補助物資,并投資創辦多家福利企業。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又為當地的小學捐款250余萬元興建嶄新的教室,并且建設了高級的電腦學習機房。同時為了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還建造了游泳池,所有學生均享受他提供的免費食宿。
在九十年代后期,高德康懷著一顆對家鄉父老感恩的心,作出大膽的決定,將政府獎勵的9100萬元全部無償投入自己的家鄉山涇村,其中7000多萬用于規劃山涇村的村莊改造,其余資金用于相應配套設施。當時,9000多萬無疑是個天文數字,很多親友都極力反對。有的還勸說他,拿這筆錢去買地皮,去市區購買房產,將來利潤一定能夠翻幾倍。但是,親友們的好意都被他一一回絕。
高德康看望康博村的百歲老人
1999年9月16日,對于祖祖輩輩居住在山涇村的農民來說,是一個值得載入史冊的日子:這一天,沿用了數百年的村名正式更名為“康博村”,一個占地23.4公頃、分為三期規劃建設423套別墅的現代化新村正式奠基。
“康博”,源自“健康淵博發展”之意。今日,當人們再來到這里,你會驚詫于眼前天翻地覆的變化:零星散落的民居已被一排排紅瓦白墻的獨立式別墅取代,波光閃閃的人工湖,綠樹成蔭的小山坡,可謂小橋流水人家,亭臺樓閣相映其間,讓人身心愉悅。自來水、液化氣、數字電視、電話、寬帶網入戶率達到100%。碧水綠茵之間,彌漫著濃郁的現代化農村生活氣息,曾經貧窮落后的山涇村早已成為人人不愿離開的福地桃源“康博村”。
2004年10月29日,恰逢金秋時節,“歐元之父”、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品牌實驗室主席羅伯特•蒙代爾教授來到康博村參觀訪問,詳細了解居民生活和產業發展情況。漫步在亦城亦鄉、風景如畫的康博村,蒙代爾教授以西方人特有的睿智與風趣對村民的生活贊不絕口。
目前,所有三期規劃的423套獨立式別墅已經全部交付使用,至此高德康用于修建、拆遷補貼和配套康博苑各項工程建設的投入累計已達1.2億元。
康博村如今已成為江蘇省文明村、蘇州市農村現代化建設示范村。全村勞動就業率達98%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早已超過萬元。2006年2月18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展示報告會暨2005中國十佳小康村揭曉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康博村榮膺“2005中國十佳小康村”稱號,高德康以實際的成績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歷史性的問題給予了最精彩的回答。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我是一個黨培養的企業家,我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把我的一切,全部奉獻給我的家鄉和人民。”、“企業小的時候,是自己的;企業做大了,就不是自己的了,是大家的,更是國家的。”這是高德康經常說的兩句話。他不僅口頭上這么說,更是用行動踐行了他的承諾。
時刻關注民生,積極奉獻愛心
也許是因為過去吃過太多的苦,高德康對社會的弱勢群體抱有深厚的責任感和深切的同情心。多年前,一位山東籍駐常熟部隊軍人的母親患急性胰腺炎在當地住院,貧困的家庭根本無力承擔高額的醫藥費,全家幾乎都已陷入絕境。高德康聞訊后二話沒說,立即拿出2.5萬元指派員工必須于當天送到醫院,正是這筆錢,使得瀕臨死亡線的病人挽回了寶貴的生命。后來,這位軍人數次找到《解放軍報》,要求報道高德康的無私援助,但被高德康聞訊后婉言謝絕。高德康對這位軍人說:“此事不準媒體報道,只要你有困難,向我求助,我都愿意幫助你。”每年像這種有困難向高德康求助的事情還很多。每每遇到,高德康都是慷慨的施以援手,助他們化危解困。
高德康在老年活動中心與康博村的老人們親切交談
不經意間聊起這些事情時,高德康總是淡淡一笑。“我從小吃過苦,我的父母和淳樸的鄉親讓我懂得助人為善,人不分高低貴賤,都擁有著一份最寶貴的財富,那就是愛心。自己在能力范圍內伸一下援手,就能救人于危難,把自己的愛心奉獻出來,這難道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
人間最美是真情,于細微處見精神。企業是企業家的人格化作品。高德康一言一行都影響著波司登大家庭中的每一個人。波司登也始終關注公益及環境保護事業,曾出資千萬設立了“波司登保護母親河綠色希望工程獎勵基金”。波司登在科教文衛和體育事業領域資助西部科學考察及中國科考隊考察南北極;多年來持續支持“春蕾失學女童重返校園計劃”。并且出巨資在多地興建數個中學和希望小學、希望醫院等。98年長江松花江流域水災賑災捐贈、抗擊非典愛心捐贈、“情系老區溫暖千家”捐贈,慈善總會寒衣捐贈等,波司登的愛心早已遍灑華夏大地。
高德康與康博村村民歡聚一堂
“承擔社會責任、體現社會價值是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和強大動力,回報社會是企業和企業家應盡的義務。”高德康這樣闡述他對慈善的理解。
2008年初,南方地區特大雪災,波司登捐贈1.1億多元羽絨服支援災區。
“5.12汶川地震”之后,波司登總部及成都分公司立即響應,向災區捐資捐物。
2009年1月,捐贈價值1800萬元的10萬件冬衣給四川省民政廳,并及時發往災區群眾手中。
2009年5月,捐資1000萬元援建北川中學行政辦公樓、圖書館及紀念廣場項目,在“5.12”事件中共累計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超過8300萬元。
2009年8月,莫拉克臺風事件,波司登向災區捐款100萬元。
2010年4月,“4.14 玉樹地震”之后,捐贈價值1000萬元的冬衣運往災區。之后,在中宣部、民政部、國家廣電總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華慈善總會聯合主辦的“情系玉樹•大愛無疆”抗震救災募捐活動中,波司登再次捐資100萬元支援災區重建。
康博苑局部
一個真正優秀的企業,一個真正優秀的企業家,不僅要為社會創造豐碩的財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也必定是具備良知、正義和感恩情懷,必定是熱心公益、躬行善舉。在高德康的帶領下,波司登將財富轉換為愛心,將愛心轉化為員工的精神力量,成為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盡管富甲一方,高德康卻從不奢侈浪費,至今仍保持著艱苦樸素、廉潔自律的良好風范。他煙酒不沾,生活儉樸,但在社會公益事業上卻永遠滿懷熱忱、一擲千金。多年來,其向各級慈善機構及社會各界捐款捐物累計已超過6億元
2011年初,高德康全額自籌資金5000萬元成立由國家民政部直屬管理的“德康博愛基金會”,基金會將致力于公益慈善,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撫孤助殘、扶貧濟困、賑災救援。
大愛無疆,愛心彰顯企業家的博大情懷。企業的發展史就是企業家的一部奮斗史,其實也是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的再現。正像高德康所說,“企業家必須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爭做社會責任的表率和楷模。只有這樣,企業的口碑才會越來越好,才可做大做強,才會趕超世界,才能永遠屹立民族品牌企業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