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波 通訊員 明曉東)柞水縣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全面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讓朵朵“廉”花扮靚山城風景。
樹品牌,打好歷史文化牌。柞水縣在營盤鎮旅游文化廣場修復還原了古孝義廳遺址,將清代廉吏侯鳴珂“杖妻拒賄”歷史典故和景點解說結合起來,讓黨員干部和游客接受教育。在紅巖寺鎮本地灣村建立了紅二十五軍紅色紀念館、谷子溝蘇維埃舊址、革命烈士陵園等3個廉政教育基地,每年組織黨員干部現場接受革命傳統及廉政教育。
抓陣地,打好教育引導牌。柞水縣建起了21個鎮辦、部門廉政文化活動室、反腐倡廉“防疫站”和57個社區、農村廉政文化墻、廉政文化廣場等廉政文化陣地,在營盤鎮營鎮社區、干佑街辦馬房子村等建起了3個家風家訓館,定期組織黨員干部參觀學習,不斷強化黨員干部防腐拒變意識。
創精品,打好文藝創作牌。充分發掘柞水漁鼓小戲等地方特色,組織編排廉政小戲、漁鼓說唱等節目,組織縣劇團深入81個村(社區)進行巡回演出。通過群眾寫、群眾編、群眾導、群眾演形式,拍攝廉政微電影和廉政公益廣告,既繁榮了文學創作,又強化了廉政意識。
強氛圍,打好環境營造牌。目前,已建成11個廉政文化進美麗鄉村、進機關、進社區、進旅游景點示范點,在營盤鎮建立了營鎮社區廉政文化一條街、孝廉文化長廊、朱家灣村廉政文化農家樂集群,在鳳凰鎮設立了老街廉政文化墻、廉政文化廣場等廉政文化景觀,實現了廉政文化景觀有效融合、廉政公益廣告隨處可見、廉政文化氛圍全面滲透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