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亮)山陽縣創新推行“三帶三創”產業扶貧模式,選優發展中藥材、林果、畜禽、養蜂、茶葉、食用菌、光伏、旅游、勞務輸出、電商十大脫貧產業,精準推動脫貧攻堅。
山陽縣制定了十大脫貧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單項脫貧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明晰了全縣產業發展的總體布局,重點培育中藥材、林果、畜禽、食用菌、勞務等產業。制定出臺扶持辦法,為每個貧困村撥付產業合作社發展專項資金或互助資金30萬元,鼓勵支持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通過政府籌措貼息擔保資金3000萬元,農商行等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投放企業貸款7000萬元,為農戶發放產業貸款2.65億元,設立財政擔保基金,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帶動貧困群眾通過發展產業增收脫貧。
縣上探索“黨建+”脫貧模式,突出龍頭企業建強黨組織、支部領辦合作社、黨員帶頭發展產業,通過傳幫帶方式,結成幫帶對子6700個,協調落實幫扶項目1.3萬個,指導成立各類合作組織924個。加大政企對接,以市場強勢主體帶弱勢群體、能人帶弱勢人群,通過企業就業帶、入股分紅帶、訂單生產帶和零散收購帶等方式,結實貧困戶與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之間的利益鏈條,降低產業發展風險。堅持一村一品,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引導農戶參與基地建設,帶動貧困戶發展脫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