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沈旭軍 黃瑞珍)9月1日,王閻鎮口頭坪村小學二百余名學生歡呼雀躍,搬進改建后的新教室;一條800米的環村護堤公路投入使用;210套移民搬遷房屋主體竣工,一批貧困戶年底前可望搬入新居;一戶戶改造后的白墻碧瓦、環境優美的院落映入眼簾;架設在白巖組的移動通訊基站正在緊張地建設之中……這是山陽縣文廣局干部包扶王閻鎮口頭坪村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
該村地處山陽、丹鳳、商南三縣交界,是山陽縣最為偏遠的貧困村,山大溝深,村情復雜,貧困面大。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677戶,2355人,經過前階段扶貧對象核實及數據清洗工作,精準識別貧困戶334戶1195人,其中一般貧困戶259戶1044人,低保貧困戶45戶118人,五保戶30戶30人。自2016年3月以來,縣文廣局作為包扶單位,順應脫貧攻堅號令,抽調了精兵強將,組建了駐村工作隊,在鎮黨委、政府和村三委會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八個一批”要求,以縣委“八項重點工作”為總抓手,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該局以“33456”黨建工程為抓手,用科技引領產業,縣文廣局發揮自身優勢,開展送文化、送技術進村入戶。今年縣劇團在該村演出脫貧攻堅文藝節目4場次,教育引導群眾樹立扶貧先扶志的思想觀念,邀請畜牧、農業、林業、衛生等專家開展各種種養殖培訓6場860人次。同時還投資13.6萬元,購買了180頭豬仔,投放給該村貧困戶,目前豬仔長勢良好,年底戶均可收入3000元左右。年初在縣林業、農業部門技術員指導下,種植連翹1800畝,發展油用牡丹500畝、核桃板栗建園800畝,發展4戶香菇種植戶大戶,種植香菇23.3萬袋,新建標準化香菇種植基地20畝,吸納貧困戶25戶,注冊成立了“山陽縣永利種養殖戶專業合作社”和“干元生態農業合作社”兩個,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項目。轉移勞動力就業50戶160人,實現“輸血”扶貧向“造血”扶貧的轉變。同時,搶抓國開行金融扶持機遇,大力實施上下坪、彭家灣組、前進組安全飲水工程;前進、大白巖、干溝、黃嶺、張家灣通組水泥路,100盞路燈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各類項目資金200余萬元。實施危房改造60戶,修繕房屋195間,新添燈具50個,房屋吊頂150間,室內地面硬化9600平方米,墻面涂白280間,更新電線6300米,改廁改圈160個,道路、河堤綠化15公里、栽柳3000株。實現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大改善、居住環境大改觀、精神面貌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