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 朱恢軍 通訊員 李德林)柞水縣充分依托和發揮自身的資源、區位和生態優勢,結合三大流域的發展基礎和條件,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對脫貧產業進行統籌謀劃布局,產業脫貧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有5920戶19970名貧困群眾依托產業鏈條實現穩定增收。
柞水縣瞄準貧困縣摘帽、貧困村退出和貧困戶脫貧三大目標,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全局,堅持“立足長遠、長短結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原則,統籌規劃產業設施、產業服務和產業發展,著力構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脫貧產業格局,力爭到2020年,全縣80%以上貧困人口能通過產業實現脫貧致富,51個貧困村實現有序退出,整縣貧困摘帽。
結合全縣三大流域立地條件、資源稟賦,縣上積極鼓勵和引導各鎮辦、貧困村、貧困戶發展切合自身實際的特色產業。在干佑河流域,以鄉村游為主,重點發展農家樂集群和旅游服務業,目前已打造國家美麗鄉村1個、秦嶺美麗鄉村1個,發展農家樂集群6個200多戶、涉游產品加工業企業27戶;在社川河流域,以種植業為主,重點發展核桃、板栗、中藥材、構樹、紅豆杉等優勢品種,目前已發展種植示范田2000畝、良種建園5000畝;在金錢河流域,以養殖業為主,重點發展土豬、土雞散養等特種養殖業,目前已發展養殖專業村8個、養殖土雞50萬只。
縣上圍繞既定重點脫貧產業,大力實施“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三大戰略,著力創建“千萬只土雞”“百萬頭生豬”示范縣,積極鼓勵涉農經濟組織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目前,全縣建成設施蔬菜1100畝、桑園3400畝、紅豆杉5500畝、花卉1000畝,養殖土雞50萬只、生豬8.6萬頭,“柞水木耳”“柞水核桃”“柞水大紅栗”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老作坊、匯生源、新田地等農特產品和盤龍、歐珂等藥品成功創建為陜西省著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