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套小家電及智能家居項目生產線
縣城“拆墻透綠”項目
山陽縣城夜景
電子信息產業園
縣人民廣場改造提升項目
奮進的戰鼓,在豐陽大地振聾發聵;發展的畫卷,在追趕超越中壯闊舒展。一輪年月,一次提升,一份新的成績單。
時值初冬,全市2022年重點項目建設觀摩拉開帷幕。又是一場大考,檢驗一年來的工作成效。
這一年,山陽縣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要求,落實落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緊盯“雙千億”任務軍令狀,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著力擴投資、推項目、爭資金,鍥而不舍抓協調、趕進度、促落實,全縣項目建設呈現“推進快、效益好、帶動強”的良好態勢。全年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35個、總投資701億元,年度完成投資171.3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29個省市級項目完成投資50.7億元、占年度計劃102.2%,預計帶動固定資產投資160億元以上。
謀字為先 把準精品項目建設“定盤星”
善謀者行遠,善干者乃成。喜看山陽群樓林立,廠房如廈,聚焦到一個字——謀。
這一年,山陽縣以“三新”為戰略指引、“三高”為主攻方向,圍繞打造“一都四區”示范縣,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吹響“一切盯著項目看、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干”的集結號。
這一年,山陽縣結合資源稟賦和生態功能定位,在項目謀劃中把握三個原則:方向要準,圍繞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向,以生態思維謀劃項目;帶動要強,緊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打造健康醫藥、新材料、清潔能源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綠色食品、電子信息、生態旅游、建筑業4個超50億元產業集群和啟動創建國家高新區為目標,著力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以投行思維招引項目;效益要好,突出畝均稅收、畝均增加值、單位能耗增加值、單位排放增加值等指標,以系統思維推動項目落地,打造“畝均效益”高產區。
“事實證明,山陽縣項目建設的推進機制高效運轉、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形成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格局。”山陽縣項目辦副主任閆軍說。
這一年,山陽縣秉持“無中生有、有中生優”理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積極對接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請省內外經濟顧問和專業咨詢機構,與專家智庫合作成為常態化。充分發揮“外腦”作用,根據世界和全國發展趨勢、產業走勢、市場形勢,策劃包裝一批符合新發展理念、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發展定位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高質量項目。聚焦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碳達峰碳中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等,策劃包裝一批含綠量多、含新量足、含金量高的重大項目。
把項目做精,把產業做深。山陽縣圍繞“3+N”產業集群謀項目,著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謀劃了綜合通航產業基地、印制電路板(PCB)自動化工廠、高端電源線材生產制造等高質量工業項目119個,總投資767億元;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謀項目,以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涵蓋農業綠色發展、產銷平臺、家庭農場、庭院經濟等建設內容,謀劃了整流域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建設、神仙葉功能食品產業園、萬頭肉牛養殖示范場等現代農業項目87個,總投資169億元;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謀項目,以山地度假、運動休閑、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等為重點,著力推動“旅游+”等跨界融合,謀劃了高A級景區創建、豐陽文化產業園、漫川溫泉生態酒店等文旅三產服務業項目43個,總投資186億元;圍繞公共服務領域謀劃項目,謀劃了高鐵站站前廣場及道路連接線、養老養生中心、縣城全民健身場地及設施建設等宜居宜業民生項目96個,總投資214億元。
城在景中,景在人中,人在綠中。這是山陽縣城市變化最快的一年,是群眾期盼變成生動現實的一年。
這一年,山陽縣扎實推進城鎮建設,實施重大新型城鎮化項目16個,持續開展“兩拆一提升”,拆除違法建筑160處、違規廣告4083處、城市多余家具1913處,拆除樓頂加蓋、陽光房79處9853平方米,返還公共空間20萬平方米;實施“多桿合一”56處、縣城道路“白改黑”15公里、線纜落地6公里,舊城改造“四縱七橫”11條道路全部投入使用,河庫引水入城工程啟動實施;8個老舊小區改造、卜吉河河道綜合治理、東南片區停車場順利完成,建成口袋、帶狀公園8個;全市縣城建設管理現場會在山陽召開。積極開展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啟動5條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帶和法官、漫川關2個鄉村振興示范鎮及陸灣、磨溝里等1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建成通組路180.6公里,改造衛生廁所4430個,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實現全域覆蓋、通過市級驗收。
重招強引 優化創業環境留住“金鳳凰”
思路決定出路。面對立地條件差,工農業基礎薄弱的現狀,山陽縣“借雞生蛋”興產業,“借船出海”闖市場,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厚植創業沃土,以栽下梧桐樹、留住“金鳳凰”的發展理念,推進項目落地見效。
土地跟著項目走。全面落實“增存掛鉤”機制,深入開展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專項行動。嚴格執行《陜西省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改革工作》標準,建立項目謀劃與用地互通協作機制,對成熟項目提前爭取用地和林地使用指標,對納入重點保障的項目用地,在批準用地時直接配置計劃指標,做到“指標跟著項目走”。加大城鄉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力度,增加建設用地規模和年度計劃指標,保證重大項目用地需求。暢通項目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土地配置計劃指標優先向“畝均效益”好的項目傾斜。
資金跟著項目走。積極對接爭取中央、省上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陜南循環發展、蘇陜協作等專項資金支持,確保該爭取的資金“應拿盡拿”。理順投融資體制機制,加快融資平臺整合升級,資產規模力爭達到100億元。健全政銀企對接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銀企對接活動,鼓勵金融機構向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和項目融資,為全縣重大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開拓各類融資渠道,開展股權合作,引導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重點項目建設。加強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業上市融資。
服務跟著項目走。堅持把改善營商環境作為加快項目建設的“生命線”,扎實推進“五大專項行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項目前期手續“集中審批周”,常態化開展業務辦理集中培訓活動,提高“一站式”集中審批工作效率,加快項目落地。建立健全企業和市場主體投訴追責機制,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定期開展明察暗訪,對損害投資環境的違法違紀違規問題實行“零容忍”。建立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倒逼投資環境有效改善。
招商跟著項目走。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頭號工程”,一手抓存量項目推進,一手抓增量項目招商,不斷加大招商項目落地率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的分值權重,確保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逐年增長。傾心打造“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招商品牌,通過產業鏈、產品鏈招商,以商招商、平臺招商、網絡招商、園區共建招商、人才引智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招商引資的廣度和深度,推進高質量項目落地建設。緊盯中國500強、民營500強、行業100強企業開展精準對接,力爭引進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集群,建立全程服務機制,注重做好后續服務工作。
這一年,山陽縣招商引資碩果累累——
聯動招商引項目。山陽縣嚴格落實“三百四千”工程奮力趕超行動要求,抽調159名業務骨干組建53支招商小分隊,采取“不見面”“屏對屏”“云洽談”等招商模式,開展精準招商,嚴格獎懲,限期交賬。四套班子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先后赴江蘇、東莞、深圳等地開展洽談活動600余次,招商引進中鐵建集團、普雷恩通用航空、深圳金時捷等企業和55個項目落地山陽,總投資506億元。
對標政策爭項目。扎實開展“爭一流、奪紅旗”活動,緊盯國家產業政策和資金投向,加快工作節奏,進一步完善項目用地、規劃、設計等前期手續辦理,想方設法將更多的項目擠進中央、省上投資的“大盤子”,最大程度爭取中央、省上支持,積極向上爭取中央、省上預算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蘇陜扶貧協作、陜南循環發展以及部門專項資金項目262個,爭取資金18.99億元。
抓機遇跑項目。山陽縣搶抓“國家鄉村振興掛牌督辦縣”等政策機遇,實行資金安排、使用、績效閉環管理,圍繞產業就業、基礎設施、搬遷后扶等方面,科學策劃項目,動態更新項目庫,今年爭取中央及省市銜接補助資金3.94億元,實施項目121個。
多點開花 創新衍生提質增效“加速器”
歲月靜好,奮進不止。從貧困到小康,山陽縣干部群眾都明白一個道理:實干才有光明的前景。
這一年,山陽縣深入開展“高質量項目建設提升年”活動,堅持“產業項目抓集群、城鎮項目促提升、民生項目保基本”,呈現“多點開花”態勢,創新衍生項目提質增效“加速器”。
——現代工業項目重點突出。依托資源、依靠科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施重大工業項目25個,新建7.3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電子信息產業園三期廠房建成,招引邁思普、普陽時代等5家企業入駐高新區;機器人與復合材料科研基地、年產100萬套智能家居、高頻變壓器及DC線材等重點工業項目建成投產,5G電源適配器全產業鏈項目代表商洛接受全省半年重大項目現場觀摩,也是全市唯一一個當年招商建設、當年建成達效的省級項目;終南液酒廠酒窖、廠房主體竣工,山陽抽水蓄能電站預可研通過專家審查,年底動工建設;成功引進總部經濟鴻瑞豐陽能源公司釩儲能項目建成運營,58家規上工業企業達產達效。
——現代農業項目特點鮮明。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積極培育特色農業產業,持續壯大藥菌果畜“4+X”特色產業規模,實施重大農業項目23個,奔奔旺肉牛產業園、艾香產業園等現代農業園區建成投產,和豐陽光食用菌產業園食用菌干品加工生產線和食品深加工生產線建成投產;漢華現代農業產業園茶園、狝猴桃基地及主干道硬化、引水工程等設施竣工;商洛優源生態農業產業園20萬頭商品育肥生豬養殖場已建成,入欄生豬1.1萬頭;高端茶基地及茶旅融合產業園建成茶葉基地5000畝;積極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轉化,意發生態養殖園區被國家氣象協會認定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受到省市領導肯定。
——旅游三產項目看點十足。圍繞大旅游產業“留人”、大健康產業“受益”目標,持續在業態打造、宣傳營銷等短板上發力,實施重大旅游三產項目12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天竺山景區5A級、黃花嶺茶園3A級創建快速推進。豐陽印象歷史文化街區豐陽老街旅游商貿街區交付使用,宋文化街區和南碧水迎賓門戶區主體竣工;天竺山大酒店、萬城都市廣場紅星美凱龍家居博覽中心裝修加快,即將開業運營;隆元基曼斯酒店主體建成;南坡鄉村振興示范區、贏瑞健康養老養生綜合體等項目加快推進;丹青吊腳樓提升為全市特色民宿,我縣被命名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1月-10月接待游客241.55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4.15億元。
——民生民本項目惠點無限。全面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實施重大民生民本項目23個,西十高鐵、丹寧高速全面推進,縣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醫療廢棄物收集轉運中心等項目主體竣工。健康營地投入使用,全省塵肺病康復站建設管理工作現場會在山陽召開。職教中心新校區、縣醫院腫瘤中心、磨溝水庫管網工程建設進度加快,糧食儲備庫開工建設,建成8個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48所義務教育優項目竣工,G242板巖過境路、工人文化宮及人防工程等項目加快實施,人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民生添福 夯實高質量發展“壓艙石”
智慧山城,創新高地。山城山陽,一山更比一山高,就像拔地而起的項目建設一樣,總是令人充滿期待。
“項目建設,重在謀劃,要在推進,關鍵是保障措施。”山陽縣發改局局長陳迪祥說。
夯實包抓責任。山陽縣嚴格落實“百名部門骨干聯項目精準服務”要求,堅持“六個一”抓項目不動搖,創新推行專班、專組、專員“三專制度”,縣級領導、局長、股(室)長包聯全年實施的135個重點項目,年度完成投資171.3億元,山陽縣被列為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縣。超前啟動項目謀劃月活動,初步謀劃重點項目345個,總投資1336億元。成立35個重大項目包抓工作隊,實行“月調度、季點評、半年拉練、年終觀摩”,高質量推進項目。
健全要素保障。山陽縣狠抓作風建設,引導教育干部積極爭當“五星級店小二”,全力破解項目融資、用地、征遷等難題,力促項目高效推進。大力開展“雙進雙解”活動,組織召開政銀企對接座談會6次,篩選上報制造業領域中長期貸款和部分領域設備更新與購置貼息貸款項目15個,申報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4個批次32個項目,為德潤康、恒瑞等企業融資8.28億元。全年爭取土地指標2458畝,完成舊宅基地騰退626畝。
優化營商環境。山陽縣印發了《山陽縣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等文件,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項”222項,217項業務實現“一站式”辦結,“一網通辦”率達到95.7%。落實營商環境投訴舉報限時辦理、企業家早餐會制度,收集解決問題6個。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協調解決問題24個。扎實開展重點項目環境保障專項行動,以零容忍態度重拳打擊破壞項目建設的人和事,黨政紀處分8件8人,刑事立案7件7人。制定出臺《銜接期間到戶產業發展扶持辦法》等5個政策文件,劃撥銜接資金5000萬元,對產業發展直補到戶、集體經濟薄弱村產業獎補等5個方面予以扶持,不斷拓寬群眾經營性收入渠道。用好用活“人盯人+”大數據防返貧動態監測機制,常態長效開展監測幫扶工作。繼續落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各項政策措施,持續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質量。
這一年,產業發展再攀新高,交出了一份催人奮進的答卷。山陽縣圍繞“3+4”產業集群持續發力,糧藥菌果畜茶等“6+X”富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累計發展中藥材59.06萬畝、食用菌8060萬袋、林果133.99萬畝、茶園18.926萬畝,畜禽養殖533.88萬頭(只)、中華蜂7.81萬箱,發展“五小經濟”示范鎮3個、示范村10個、示范戶4915戶;出臺《山陽縣穩工貿經濟八條措施》,新建標準化廠房7.4萬平方米,新培育工業企業12家,新納規上企業1家,引進總部經濟1家;加快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月亮洞景區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天蓬山寨丹青吊腳樓民宿成為全市特色民宿,山陽縣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
筑牢縣域經濟發展“壓艙石”,邁向全省爭先進位實力縣,是山陽縣持續發展的航向,也是民生永久的福祉。
據介紹,到2025年,山陽縣項目庫滾動項目不低于500個,總投資不低于1500億元,“3+4”現代產業體系項目占比不低于70%。每年重點項目年度投資不低于170億元,進入省級的重點項目不低于4個,進入市級的重點項目不低于25個,年度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不低于70%。健康醫藥、新材料、綠色食品、電子信息、清潔能源、生態旅游、建筑業“七大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切實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黃沙百戰穿金甲,征衣未解再跨鞍。“山陽縣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持續掀起項目建設熱潮,為打造‘一都四區’示范縣、建設‘五好’山陽而不懈奮斗。”山陽縣縣長謝曉軍說。
邁思普高頻變壓器生產車間
山陽縣高頻變壓器及DC線材制造項目
建設地點:陜西省山陽高新區
投資主體:陜西邁思普電氣有限公司
建設年限:2022年 開工時間:2022年1月
總投資額:3.5億元 年度投資:3.5億元
建設主體:陜西邁思普電氣有限公司
資金來源:企業自籌
建設內容:租賃標準化廠房8000平方米,主要生產高頻變壓器及DC線材等產品。
項目亮點:一是投產快。項目于2022年1月啟動建設,3月中旬建成投產,是山陽高新區有史以來建設速度最快的項目。今年3月至今,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利稅1360萬元。二是創匯多。公司擁有富士康、聯想、松下、湯姆遜等國內外知名優質客戶,現有訂單超2億元,50%以上的產品銷往歐美和日本、韓國等地,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創匯1400萬美元以上。三是帶動強。項目投產以來,帶動就業676人,其中脫貧勞動力196人,人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
建設意義:項目的引進建設是山陽縣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穩住經濟大盤保就業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具體行動,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還有助于加快推進全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化發展。
畝均效益:項目畝均投資5800萬元,畝均產值4700萬元、畝均稅收142萬元,年出口創匯1400萬美元,可解決就業近700人。
項目進展:完成投資3.5億元,項目已建成投產。
小家電產品展示
山陽縣百萬套小家電及智能家居項目
建設地點:陜西省山陽高新區
投資主體:陜西瑞通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建設年限:2022年 開工時間:2022年6月
總投資額:3.8億元 年度投資:3.8億元
建設主體:陜西瑞通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資金來源:企業自籌
建設內容:租賃標準化廠房1.6萬平方米,建設小家電及智能家居生產線15條。
項目亮點:配套服務優,園區有現成的標準化廠房和完善的水電路訊及公租房、餐飲樓等基礎設施配套,為項目迅速落地建設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條件。協助企業貸款500萬元,招工300余人,免費提供餐廳1000平方米、員工宿舍50套。綜合效益好,公司與小米、美的、日本松下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目前訂單超1億元,訂單已排到2023年3月。投產以來,已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帶動就業300余人,人均月工資3300元以上。
建設意義: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調優山陽縣工業產業結構,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就業,推動電子信息集群化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畝均效益:項目畝均投資4750萬元,畝均產值5750萬元、畝均稅收170萬元,解決就業500人。
項目進展:完成投資3.8億元,項目已建成投產。
沁水公園
山陽縣城區綜合提升工程項目
建設地點:商洛市山陽縣城關街辦
投資主體:山陽縣人民政府
建設年限:2022年 開工時間:2022年
總投資:2.15億元 年度投資:2.15億元
資金來源:政府投資
建設內容:南大街、濱河南北路等11條主要道路“白改黑”,人行道鋪裝更換,強弱電桿線落地,市政雨污、燃氣、熱力等管網提升,增加道路綠化、景觀小品及老舊門頭匾更換。新建沁水公園和人民廣場改造提升工程。
項目亮點:建設理念新,堅持樹立城市建設“服務于百姓生活、服務于提升品質、服務于城市定位、服務于營商環境”的理念,以打造4A級景區縣城為目標,推動“產城人”融合,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推進力度大,對違法建筑應拆盡拆,累計拆除違法建設5.6萬平方米,植綠增綠35萬平方米,成湖水面32萬平方米。完成道路“白改黑”21.2萬平方米,線纜落地11.5公里,改造外立面4.1萬平方米,人行道改造11.9萬平方米。城市管理好,圍繞規劃、審批、管理等環節,組建城市常態化綜合執法隊統一指揮,歸并職能。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將城市環衛、園林綠化交由第三方公司運營,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建設意義: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補齊城市短板、解決民生需求,不斷提高城市品質,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項目進展:2022年已完成投資2.15億元。南大街、濱河南北路等11條道路、人民廣場提升改造完成投入使用,沁水公園建成對外開放。
策劃:張培組稿:朱超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