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汪 輝)山陽縣法官鎮法官廟村按照“項目到戶、扶持到人”的原則,積極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加工、小商貿和小田園“五小”經濟,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法官廟村在強化主體帶動抓小種植上,以丹山源食品加工廠為龍頭,實行訂單生產,引導農戶發展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短平快”項目,今年全村種植小麥、稻谷、油菜共計1345畝。同時,組織集鎮餐飲企業、機關單位、項目工區、社區工廠與庭院經濟經營戶加強合作,建立食材供應點,形成穩定的供應關系,利用房前屋后發展蔬菜種植。
在強化模式創新抓小養殖上,利用法官廟村荷塘,積極探索“荷蝦共生”立體種養,打造獨具特色的“荷花+小龍蝦”生態綜合種養基地。今年“荷種國”牌清水小龍蝦養殖面積達350畝,年總產量5萬公斤,綜合產值300多萬元,帶動50多名群眾穩定就業。
在強化旅游引領抓小加工上,借助秦嶺原鄉旅游品牌優勢,深入挖掘草編、藤編、竹編、打草鞋、釀酒等傳統手工藝,不斷豐富旅游業態,推出了高山有機茶、紅薯粉條、小磨香油、富硒水稻、九眼蓮菜等一批旅游產品,全村培育手工作坊15家。
在強化渠道營銷抓小商貿上,通過舉辦采茶節、插秧節、捕撈節、秋收節等系列活動,邀請網紅直播帶貨,實現線上線下年銷售茶葉和農副產品500多萬元。利用蘇陜協作四方雙結對資源,今年向南京新華書店、南京傳媒集團等企業銷售農副產品53萬多元。
在強化農旅融合抓小田園上,完善小田園配套設施,將小田園與旅游、農業、商貿等充分融合,以“人流”帶動“消費流”。依托法官廟村與陜西師大和西安交大研學基地資源,每年夏季組織大學生來村開展研學和寫生,為26家民宿客棧戶均年增收2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