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倩 李敏 謝非
春到王莊,充滿希望。行走其中,一幅產業興旺的春耕生產圖躍然眼前:山坡上是栽植連翹的身影,地壟間是種植蒼術掄起的鋤頭,大棚里是靜待發菌的香菇……
“產業旺則根基固。我們村這幾年一直以產業為先,想辦法把群眾鑲嵌在產業鏈條上,這樣群眾才能有穩定的收入,才能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山陽縣十里鋪街辦王莊村黨支部書記楊轉麗說。
近年來,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努力,王莊村找到了解困的密碼——興產業。村上結合十里鋪街辦提出的磨溝流域產業示范帶項目建設,根據村情實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在特色產業上下功夫,引領群眾種植蒼術、連翹、天麻、豬苓等中藥材,通過不斷發展產業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能人帶動興產業
立春剛過,家住王莊村的村民王東就忙起來了。這邊,自家地里的豬苓等著挖;另一邊,已聯系好的客商催著他交貨。他恨不得有分身術。
豬苓一般在冬季和初春挖,這幾天,王東雇了十幾個村民幫著挖豬苓,而他也在村里奔走收購其他村民種植的豬苓。
10年前,王東還是在工地打零工的打工仔,哪里有活哪里干,收入不穩定。現在,王東是當地有名的產業發展大戶,僅種植豬苓這一項,年收入10多萬元。
“除了自種,我還做收購。春節后的這20多天,我收了1萬多斤豬苓,全都銷出去了。自種和收購加起來,一年能掙個20萬元左右。”
王東是王莊村最先嘗到發展中藥材產業甜頭的人之一。
王莊村位于山陽縣十里鋪街辦東北處,地勢偏高,坡地多平地少,缺乏能人帶動,導致王莊村既沒有特色產業,也沒有主導產業,大部分村民被貧困絆住了腳,生活一直原地踏步。
打破這種被動局面的正是王莊村村民自主發展產業意識的萌發。“我們這兒海拔高、氣溫較低,正好適宜豬苓、天麻這類喜陰涼、濕潤的中藥材。自己搞產業,雖然操心大,但是心里踏實。”王東一邊摸索種植,一邊動員附近村民發展豬苓。他說:“只有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才能吸引來客商。”
自學和參加技術培訓后,王東摸清了豬苓的生長習性,藥材種植逐漸走上了正軌。他種了4畝地豬苓,每畝地產值3萬多元。看到王東見了效益,村民躍躍欲試。于是,王東就主動指導并帶動村上有發展意愿的村民種植豬苓。從如何選擇菌材到怎樣培養菌絲,再到如何擺放菌棒,他都耐心為村民講解。每年采收豬苓后,他又負責聯系客商,統一收購,解決村民銷售問題。
“自主種植最主要的是帶動效應非常明顯,部分村民思想保守,怕發展產業風險大,有了能人帶動,村民看到了實在的效益,顧慮少了,積極性就高了。”楊轉麗說,“僅王東就帶動村上四五十戶發展豬苓種植,除了豬苓,村民自主種植的還有天麻,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在市場也有了口碑,基本不愁銷。”
做大規模強根基
“菌棒上架后,最近正是養菌階段,及時注水就行了。”山陽縣委辦駐王莊村第一書記劉寶說,“食用菌是村里的村集體經濟產業,見效快、效益穩,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牛鼻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下力氣振興農村集體經濟。”
脫貧攻堅時期,王莊村依托山陽志誠種植養殖合作社產業基地,發展香菇種植,壯大村集體經濟。在脫貧成果鞏固提升、實施鄉村振興起步階段,王莊村積極爭取村級產業發展資金,持續壯大提升產業發展,采取“黨支部+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廣泛吸納集體經濟試點項目資金、農戶土地租金、貧困戶產業扶持資金等各類資金參與入股分紅,通過帶動群眾參與管理、參與經營等方式,持續增加群眾收入。
“食用菌產業園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還讓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增加了收入,每年帶動60人就近就地就業,實現了多贏。”劉寶說。
目前,王莊村發展的食用菌產業園總面積80畝,建有標準化大棚105個,年產香菇50萬袋、產值300萬元,村集體每年取得分紅收入約18萬元。
統籌謀劃富村民
3月7日,村民白巧盈卷起袖子,埋頭在地里種蒼術。“想趁好天氣把這一畝地種完,隨后還發種子的話,我計劃再種一畝。”白巧盈笑著說,她本來計劃年后出去干活,后來聽說村上鼓勵大家發展中藥材產業,動員種植蒼術,給免費發放種子,她就不出去了,準備在家好好務藥材。
“村上發了通知后,大家都爭著上報種植的畝數,報名發展中藥材的積極性很高。”白巧盈告訴記者。
“現在政策越來越好,啥都給老百姓想到了,種子不用掏錢買,還送到家門口,人心里肯定高興,更有信心把日子過好了。”村民楊有斌激動地說。
王莊村雖然地勢高,但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種植中藥材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為更好地利用撂荒地,扶持農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王莊村按照十里鋪街道黨工委統一部署,積極參與磨溝流域產業示范帶的建設,今年全村計劃發展連翹300畝、北蒼術1000畝、豬苓200畝、天麻200畝,以“特色引領,產業為先”來夯實群眾增收致富的根基。
十里鋪街辦副主任鄧穩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十里鋪街辦堅持全產業統籌、全流域聯動、全鏈條把控的產業發展方向,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鼓勵農戶自主發展經營與合作社集體化管理相結合,重點圍繞“種好藥、做好藥、賣好藥”的發展理念,在磨溝流域建設以中藥材良種繁育和標準化種植于一體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整體擴大蒼術、連翹、食用菌種植規模。引進紅仁核桃并加強科管,配套種植經濟作物,形成小分散、大集中的產業發展模式。同時與農科所、農業公司進行品牌合作,提高農產品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水平,全面促進產業發展、持續增加村民增收。
今年以來,十里鋪街辦謀劃了磨溝流域產業示范帶建設項目,對磨王公路沿線的王莊等6個村統籌謀劃,再根據實際情況分片區分地塊發展特色產業,確保流域內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
目前,王莊村新增300多戶群眾積極發展產業,村上已為村民免費發放了84萬株的蒼術種苗、3萬多株的連翹苗。村民增強了自我發展能力,“美麗鄉村”的根基也將越來越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