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興茂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聚焦目標任務、群眾增收、重點項目、設施完善、社區治理,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易地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商南縣對標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政策措施,加強易地搬遷群眾常態化防返貧動態監測,做到問題早發現、早干預、早解決。先后制定配套指導文件,統籌協調各部門按職責分工,指導鎮(街道)做好任務落實,推動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商南縣鼓勵各類企業優先吸納搬遷群眾就業,優先推薦符合條件的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對接蘇陜協作就業幫扶,利用“春風行動”,搭建企業和搬遷群眾供需勞務對接平臺。在農業農村領域推廣實施以工代賑項目26個,重點項目推廣以工代賑10個,促進群眾穩定就業。鼓勵搬遷群眾自主創辦并以吸納就業為主的小微企業,全縣16個易地扶貧搬遷點實現就業3490戶6035人,平均每戶就業1.7人。
商南縣進一步探索適合搬遷群眾發展的特色后續產業,啟動梅花鹿產業園、生態茶城任家溝片區、鳳凰公園等鄉村產業重點項目88個。發揮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特色優勢產業中的支撐作用,推進商南縣省級茶葉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和移民搬遷安置點周邊產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大項目資金扶持力度,提升產業園區產業化水平和產品銷售渠道,帶動易地搬遷群眾增收。
商南縣爭取300萬元中央和省扶持資金,用于教場溝移民安置點配套基礎設施。對部分移民小區公廁、文化廣場、道路、消防設施、小菜園、小公墓建設未到位的社區,進一步加大項目和資金爭取力度。同時,大力推進教場溝安置點至八幼八小道路、富家溝易地搬遷紅白理事場所項目建設進度,力爭年底前投入使用。加快完善青山中心幼兒園等移民安置點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社區綜合服務等資源配備,讓搬遷群眾公平享受公共資源和社會福利。
商南縣持續推動大中型安置社區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落地落實,按照“原址管理田和林,新址管理房和人”的思路,16個易地搬遷安置點群眾實現了“辦事不回鄉”目標。同時,強化居委會、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等自治組織力量,通過開展尊老愛幼、勤勞致富、衛生清潔戶評選等活動,努力提升易地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