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晾鮮葉
拼配技能考核
手工制茶
殺青
茶葉感官審評
本報訊 (見習記者黃朝梅)為調動產業高素質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和選拔茶葉加工技術骨干,奠定陜茶人才振興基礎,4月24日至26日,第五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茶葉加工賽項陜西省選拔賽在我市商南縣舉行。
本次比賽為期3天,30名來自漢中、安康、商洛的參賽選手通過理論知識考試和現場操作技能考核,經過激烈角逐,漢中市代表隊獲得優秀團體獎,商洛市特色產業與休閑農業指導中心、安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獲得優秀組織獎;周天山、彭群華獲得優秀裁判員;比賽前四名參賽選手謝珊、周敏、包玉龍、江寧成功突圍,將代表陜西省參加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茶葉加工賽項的總決賽。
參賽選手首先進行了理論知識考試,這既是對選手茶葉加工相關理論知識積累的全面考核,也是拉開差距的重要環節。在現場操作技能考核環節,首先開始的是精制篩號茶拼配技術考核,選手們根據組委會提供的標準樣和篩號樣,通過一系列感官審評技術,力爭拼配出與標準樣外形一致的茶樣。
好茶是種出來的,也是加工出來的。一片片青翠欲滴的茶葉,要經過高溫殺青、揉捻做型、干燥提香等一系列工序后,才能變成一杯杯香茗。在茶葉加工操作技能考核現場,選手們隨機抽取鍋號、領取茶青,在12個小時內完成攤放、殺青、揉捻、干燥、精制等操作。鮮葉經過大家的妙手翻飛后,變身成外形品質俱佳的成品茶。
“此次大賽選手以中青年為主,參賽選手認真嚴謹,整體理論水平較往屆大幅提升,茶技加工手法嫻熟、技藝精湛,關鍵工序掌握到位,成品茶質量大幅提高,為茶葉加工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省茶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大賽裁判長余有本說。
“本次比賽,通過對選手的理論知識、拼配技能、制茶水平等內容的考核,并結合所制茶樣的感官品質、審評結果進行綜合評定,選拔優秀制茶能手,旨在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傳承傳統手工制茶技藝,提高產業水平,發展壯大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洪亮說。
目前,我市現有省級茶葉龍頭企業7家、市級茶葉龍頭企業12家、茶葉專業合作社140個,主產區茶農戶均年收入2萬多元,人均收入5000元,逐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截至2022年底,我市茶園規模達60.1萬畝,茶葉產量達1.0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