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宋林佩)去年以來,商南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采取“124工作法”,有效防范化解基層群眾矛盾糾紛。
依托“一個中心”,實現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閉環管理。依托縣綜治中心,建立大數據視聯網可視系統,開發縣、鎮、村、組、片“掌上通”APP,實現縣綜治中心與10個鎮辦、126個村(社區)、3343個片長(網格員)的上下聯通、可視調度、工作聯動,推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反饋、督導、總結等閉環管理,有效排查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
搭建“兩大平臺”,實現矛盾糾紛排查收集全覆蓋。搭建6363110非緊急救助服務熱線平臺,在縣綜治中心設立熱線電話,統一受理全縣除緊急報警之外的各類咨詢、投訴、訴求、救助等事項,健全“統一接收、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評價反饋、分析研判”的工作運行制度,及時收集匯總各類矛盾糾紛,分流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難點問題。搭建信訪接待信息化平臺,建立縣、鎮、村三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智能化系統,發揮158名網上信訪業務代辦員作用,采取“直辦、轉辦、協辦、催辦、督辦、評價”辦理模式,24小時為群眾提供公共服務,暢通訴求表達渠道。
開展“四聯調解”,實現矛盾糾紛分級多元化解。開展網格調解,全縣科學劃分網格199個,通過對片長定崗定責,每天入戶走訪,全面排查矛盾,從源頭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暢通“微循環”,讓“小網格”釋放“大能量”。開展分流調解,村(社區)發揮信訪矛盾分流樞紐職能,按照村(社區)“兩委”成員各自分組包片和工作職責,將片長網格上報、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流、歸口調解。同時,對鄰里出現的一些小矛盾糾紛,采取“五老調解”“樓院板凳會”等形式,把矛盾糾紛化解在村(社區)。開展訴前調解,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和鎮綜治中心建設,推動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向基層延伸,開展人民調解“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通過邀請基層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人員入駐等方式,將資源全部整合到調解平臺上,實現預警、分流、化解、調解、司法確認、進展跟蹤、結果反饋、指導督辦等全流程在線辦理,向當事人進行以案釋法,調解涉法涉訴矛盾糾紛。開展聯動調解,發揮平安穩定信息研判“3+N”工作機制,對鎮辦一時難以化解或涉及多個部門的重大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召開聯席會議,實行“一事一議”,專題“把脈會診”,形成重大矛盾糾紛工作臺賬和方案,落實縣級領導包案制度,推動難題積案有效化解,力爭將問題化解在縣內。
“124工作法”讓商南縣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商南縣共排查矛盾糾紛1072件,化解1059件,化解率達到98.79%;防止群體性上訪35件97人,防止民轉刑2件5人,極大地促進了全縣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