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 敏
在吳莊村,一提起“第一書記”王朝輝,不管是村民還是村干部,都對他交口稱贊。問起究竟,大家都說,自從王書記來村里當了“第一書記”后,不僅能踏踏實實沉下身子為群眾辦實事,而且還積極聯系產業,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給大家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1月27日,臨近農歷年關,王朝輝又來到吳莊村了解村上目前的情況,有群眾來咨詢辦理房產證的問題,他主動跑去聯系村上工作人員積極處理。他說,年前村上的事也不少,多來幾趟能為群眾解決一件是一件。
吳莊村位于商州區楊峪河鎮南部、203省道旁,現有人口2535人686戶,群眾大多住在省道沿線的溝溝岔岔里,大部分村民經濟來源以經商或者外出打工為主,2015年該村人均收入0.86萬元,全年集體收入為零。面對這樣的村情,王朝輝開始走訪調研,幫助該村制定了村莊年度發展規劃、土地流轉、農民增收、村容整治等工作措施,通過半年來的努力,該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樹立了“第一書記”為民服務的榜樣。
今年42歲的張猛虎,是返鄉創業人員。從2003年開始,他一直在新疆烏魯木齊打工。直到2014年回來,在朋友的建議下,他開始發展養雞產業,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為了幫他擴大規模,王朝輝聯系了商南縣林下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肉雞養殖產業,跟他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王書記來了之后,積極幫我聯系雞苗,從生產到銷售都找人來給我指導,回收渠道也幫我聯系好,市場銷路比以前更開闊,一下子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說起“第一書記”來之后的變化,張猛虎樂呵呵地向記者說道。今年過年,張猛虎用發展產業賺來的錢蓋起了3間新樓房,高高興興地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
像張猛虎這樣有致富意愿的產業發展對象,在吳莊村還有20多戶人。得知他們的意愿后,王朝輝和鎮村干部研究,結合“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對有勞動能力、有發展產業愿望的群眾予以精神鼓勵、政策扶持和技術支持,并組織他們赴丹鳳、商南多個鎮、村和加工企業實地考察魔芋、香菇及中藥材種植和科管技術,同時邀請市農科所技術人員對該村70余名群眾組織開展魔芋和中藥材栽培技術培訓,增長了群眾的視野和見識,增加了發展產業的信心。在他的幫助下,全村10戶群眾走上發展產業致富的道路,目前全村發展中藥材種植50畝。
村民李江志家里貧困,一家六口人,一個孩子在西安上大學,另一個在村里上小學,夫妻兩沒有經濟收入,孩子上大學學費沒有保障。為了幫助他解決困難,王朝輝聯系愛心人士為他們捐款捐物,解決了燃眉之急。
吳莊村副支書告訴記者,“第一書記”來了之后變化最大的就是飲水工程的實施,一下子解決了260多戶400多人的飲水問題。還積極聯系發展產業,給村委會送去電腦等辦公用品,解決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等等,使村民的生產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談到村上新一年的發展思路,王朝輝表示,還是要抓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土地流轉和精準扶貧工作,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行連片規劃建設,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核桃、天南星、魔芋等作物的種植,因地制宜把一村一品建設作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實現品牌效應,使農民生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打造自己的品牌,為吳莊村廣大群眾穩定增收實現脫貧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