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 左 京
清晨嘰嘰喳喳的鳥鳴聲響起時,他該起床了。7點半,守時的他準時打開自己的辦公室門。換上警服,仔細整理好衣領棱角,取出對講機、執法取證儀、單警裝備。8點鐘,他邁入值班室。接下來的24小時,接警、備勤、處理案件和各類糾紛,這個20多平方米的空間就是他的神圣天地。“值班的時候,每天少的時候有20多個警,多的話40多個警。”這就是商州公安分局城關所副所長王先鋒和他的同事們的工作常態。時鐘已過午夜12點,他卻沒有該睡之說,醉酒的、打架的,報警的電話鈴聲從無間斷。次日8點鐘一過,一個值班日結束,沒有休息,又得投入緊張的出警當中。作為一名有二十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一線民警,今年44歲的王先鋒對待工作樂觀而又熱情,他說:“我沒有多少榮譽證書,但是每看到一個糾紛處理好了,一個被騙入傳銷組織的年輕人平安回家了,我就覺得我這個警察當得光榮。”
王先鋒向當事人調查案情
警察叔叔暖人心
王先鋒的老家在商州區大荊鎮,工作后把老母親接到城里贍養。用他的話說,他家中一個老母,一個老婆,還有一個兒子在上大學。孝順、和善、脾氣好是同事眼中王先鋒的代名詞。而這位善良的民警在工作中,處處閃現著他做人真善美的一面。
2014年冬天的一個夜晚,10點多鐘,正在值班的王先鋒接了一個電話。“電話那頭說話人的聲音不高,很急,說他要舉報商州區民政局附近的民房里有傳銷人員。”王先鋒告訴記者,報完案那個電話就關機了,他推測這應該是傳銷人員報案,立即組織十幾名警力趕赴現場。夜半時分,加之民居眾多,搜索難度較大。經驗豐富的王先鋒首先讓警員走訪群眾。“很快,我們便打聽到一個民居里聚集了好些人,有傳銷的嫌疑。我找到房東請他把門打開。”王先鋒描述道,“門一開,只見里面烏泱泱二十多個人,有男有女,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操著外地口音。”確定了這就是他們要解救的傳銷人員,王先鋒和警員們耐心細致地做工作,并把傳銷人員送往了救助站。
本來解救工作進展的很順利,但在清點人數時,王先鋒細心地發現有一個男孩看起來格外小。詢問清楚后得知,這個孩子是河南三門峽人,只有14歲。他把小男孩帶回了警局,一邊讓孩子在他的辦公室里過夜,一邊跟小男孩的家長取得聯系。“半夜呀,他上街給娃買方便面、火腿腸。娃冷了,叫娃把他的衣服披上。晚上叫睡到他床上,他自己在凳子上硬坐了一夜。”作為同事的雷朝霞對王先鋒的做法極為贊賞。“第二天中午,家長趕到了,核對身份后把娃交到他父母手里的那一刻,咱心里的一塊石頭才算是落了地了。”王先鋒說。
調糾紛堅持不懈
王先鋒說,基層派出所可能沒有那么多驚天動地的大案,更多的是一些看上去雞毛蒜皮的小糾紛。但能不能把這些小糾紛處理好,解決群眾的急難之事,是在考量一個民警的責任心。
2013年夏天,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手持農藥闖入城關派出所,揚言要是她家的房子蓋不成,就要在派出所喝農藥自殺。好不容易將老人的情緒安撫下來,王先鋒趕緊著手了解來人此行為的緣由。“事情的起因是,這個老太太家里蓋房,鄰居嫌擋住了他家的采光,攔下不讓蓋。兩家人因此起了糾紛,動手打架。老太太家的人把對方打得比較嚴重,看病花了3萬多。對方更加堅持不讓動工蓋房了。老太太一急,就想到了這個極端的辦法來派出所鬧。”王先鋒了解清楚了案情,就開始入戶調解。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一調解,竟然持續了一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