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行走歷經磨難
“我要用徒步的方式完成一個夢想,為此我準備了11年。在此后的十年零二十天里,我一直徒步走在中國的土地上,也就是說實現這個夢想用了二十年。”雷殿生如是告訴記者。
10年的行走,他穿越了高原、峽谷、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和無人區,遭遇了19次搶劫,經歷了雪崩、泥石流、沙漠風暴、野獸襲擊等40多次生死考驗,歷盡艱辛。在神農架,他食不果腹,最后只能生吃蛇肉;在羅霄山,他被一條巨蟒窮追,精疲力盡之際急中生智扔出一串點燃的鞭炮才得以解圍;在西藏阿里無人區,被一群野狼圍攻,他把自己的衣服點燃扔向狼群,才得以自救。
回想起10年徒步經歷,羅布泊之行令雷殿生最是難忘。據了解,羅布泊的年降雨量18-33毫米,年蒸發量2000多毫米。在那里,由于極度干旱,生死三千年的胡楊成片地倒下、枯萎,羅布泊也因此被稱為生命的禁區。進入羅布泊之前,雷殿生甚至做了走不出來的準備。在路上他見到過很多干尸,其中很多人是探險者;天空不見一只飛鳥,沒有任何飛禽敢穿越此地。沒有食物時,他就找蜥蜴、螞蟻、土撥鼠等吃。
2008年11月8日下午,與外界失去聯系50多個小時的雷殿生,終于走到營盤古城。雷殿生轉回身,朝著能看到自己腳印的來路,虔誠地跪拜。在跪下的那一刻,雷殿生淚如雨下。
一塊版圖血脈無阻
雷殿生說:“從古到今,沒有一個人用雙腳把祖國的土地全部丈量出來。”從1998年到2008年,他走遍了全國各地,最南到了西沙群島,最北到了中俄邊境黑龍江漠河縣的北極村,最東到了黑龍江撫遠縣烏蘇鎮,最西到了新疆烏恰縣境內的伊爾克什坦。他走過了川藏、滇藏、青藏、中尼、新藏及唐蕃古道6條進藏路線,歷時一年走遍青藏高原,又歷時一年走完新疆。
“那樣光走路也不足以完成我的心愿,我喜歡探險,我關注中國的環境,我非常想了解中國56個民族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以及民族文化,那么我就將‘探險、環保、民俗’放到我的十年徒步里面,用它們來完成我的夢想。”雷殿生說,10年間,他走訪了中國56個民族聚居地,拍攝了近4萬張照片,扛回了重達2噸的文字、圖片和實物資料,后來他專門為此建了一家個人展覽館。
在采集資料的同時,雷殿生也深深體驗到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文化,同時他還將自己的知識帶給少數民族地區。在云南高黎貢山探訪獨龍族時,雷殿生發現地里的玉米苗太過密集,長勢不好,便找來當地的年輕人,教他們疏苗;到了內蒙古境內的鄂倫春族聚居地,看到用樺樹皮做成的精美器皿,他鼓勵他們把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件展示給更多的人。
在路上,雷殿生常常遇到好心人,留他過夜,幫他治傷,給他吃食,他被深深地感動著,并力所能及地回報。2000年1月26日,徒步旅行中的雷殿生與香港衛生署簽署了捐獻身體器官的協定——如果遇難,愿意將全部器官無償捐獻。
一次邂逅情系商洛
“在這10年時間里,我在陜西走了4次,獨自穿越秦嶺3次,來商洛2次,與商洛結下了不解之緣。”雷殿生告訴記者,他現在還清楚地記得,2004年的5月8日,他第一次來柞水。一過終南山隧道,他便感覺來到了另一片天地,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他很難想象在西安這個大都市的郊區竟然有這么一個世外桃源。“柞水縣政府還送給我了一本縣志,我將它放在了自己的個人展覽館。”
如今身為商洛生態大使的雷殿生,對商洛更肩負了一份責任。他說,在他10年的行走經歷中,他感覺一個地方的生態旅游業要得到好的發展,就必須重視環境保護。雷殿生清楚地記得,2002年5月31日,當他在珠穆朗瑪峰海拔7000多米的冰川上發現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時,盡管呼吸困難,他還是默默地撿起那些垃圾,裝了滿滿一大蛇皮口袋,將它們背下了山。“現在商洛有這么好的一個生態環境,我們一定要將它保護好。”雷殿生說,“我們每一個個體的力量太弱了,必須去喚醒更多人的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