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馬澤平)“3月10日,星期二,農光村彭云到鎮上不知怎么辦理生育證明,我親自為其代辦;為麗光村熊賢軍開具大病救助證明,并委托下鄉干部送達本人……”3月26日,記者在鎮安縣達仁鎮黨政辦公室,看到了鎮長助理孫鎮坪的民情日記本,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每一天和群眾密切相關的瑣事。
“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才參加工作半年的孫鎮坪很開心地說,當前來辦事的群眾愁眉苦臉地來,笑瞇瞇地離開,他們做鄉鎮干部的就有成就感。“當每天每周每月過去后,看看民情日記實實在在記錄著自己的一切,沒有虛度時光,自己覺得充實。”
孫鎮坪將日記翻到3月13日,指著上面的記錄告訴記者,他最得意的就是說服民辦代教趙某。孫鎮坪回憶道,那天早上10點,獅子口村的趙永和對縣信訪局出具的《關于民辦教師有關信訪事項調查處理意見書》不是很滿意。孫鎮坪接待后,給趙老師倒杯茶后,聽到趙老師身體還健康,就耐心講解,“你當年為社會作出了貢獻,應該受到尊重,但國家的政策不針對某一個人,你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通過扶貧部門幫助搞產業發家致富,我們一定想辦法幫助你;如果家庭確實困難,你申請民政救助,在政策范圍內,我們政府也支持你。”趙老師覺得鎮上的態度很好,表示考慮走發展茶葉產業致富的路子,個人不會再糾纏這事。
在記錄民情日記中,小孫也得出了很多感悟。“每天把自己所干的事記錄下來,工作有頭緒,經常看看以前的工作,謀劃下來的工作,這樣工作才有連續性,不至于顧此失彼。”他說道,記錄每天干些啥不重要,關鍵是記錄自己工作失誤的地方很重要,這樣才能更少犯錯誤。
記者手記:在達仁鎮采訪中,記者看到鄉鎮干部的民情日記本每頁上印有“不論政府職能怎樣轉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不能變——習近平。”達仁鎮鄉鎮干部的民情日記里,都是從群眾關心的問題入手,圍繞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抓落實,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這是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一把金鑰匙,也是為人民服務的最好體現。目前,包括民情日記在內的“五項制度”,正像爛漫的春花在全市村村落落綻放吐芳,接地氣,贏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