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為村派駐第一書記促黨建夯基工程調查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陳梓良 譚顯根)“村民家里常去轉轉,家有病人過去看看,家有糾紛出面勸勸,家有急事幫忙干干。”這是鎮安縣楊泗鎮群眾對駐村第一書記生動形象的概括,真實地描述了第一書記走村入戶的辛勤工作。
為村上派第一書記,已經不是新鮮事。鎮安的第一書記到底有哪些不同之處?工作成效如何?深冬時節,筆者一行走進素有“板栗之鄉”之稱的鎮安縣,對這里推行的第一書記駐村情況進行實地采訪。
出臺干部選拔“硬杠杠”,第一書記成了“香餑餑”
“要真正解決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讓干部一門心思為民服務謀發展,必須出狠招解決好人的問題。”說起推行第一書記做法的緣由,商洛市委常委、鎮安縣委書記李波向筆者道出了初衷。
李書記說,用什么“抓手”讓黨建夯基工程資源下移,強基固根,第一書記的做法就是一次實踐,一個探索。為此,該縣從各鎮選派優秀干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要求他們住村上、吃派飯,實打實、面對面解決好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米問題”。
李波說:“在工作實踐中,怎樣讓優秀干部主動下去,我們一班人幾上幾下反復研究,認為必須出臺剛性文件,讓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舞臺,干成事的有位子。”
基于此,該縣明確規定,以后新任科級干部,一般應具有鎮村工作經歷,對于沒有鎮村工作經歷的干部,一般不直接提名擔任鎮黨政正職,并將優秀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作為后備干部重點培養,加大選任、獎勵力度。干部選拔任用硬杠杠的出臺,干部有了盼頭,第一書記自然就成了“香餑餑”。
為保證第一書記的標準,該縣在選派時嚴格把好選拔關,各鎮黨委書記帶頭掛帥,發揮榜樣作用,專門挑選偏遠的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其他選派的第一書記除了具備科級干部和后備干部兩個主要條件外,還必須是作風扎實、素質過硬、熟悉農村工作的黨員干部。
據悉,從2014年7月開始,鎮安縣從各鎮選派了140名科級領導、68名一般干部到全縣208個村(社區)任第一書記。5個多月來,他們承擔起了黨的政策“宣傳員”、政策落實“監督員”、聯系群眾“服務員”三大職責,使得黨員領導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成為踐行群眾路線的新抓手。
創新管理舉措,逼著第一書記有作為
“第一書記是村上的第一責任人,他們每天在哪里工作,解決了哪些具體問題,就連每頓飯在哪里吃,晚上住在哪里……工作日志里都要顯示得清清楚楚,縣上領導下鄉隨時查閱《工作生活日志》,逼得干部不得不主動作為。”永樂鎮黨委書記王寧感慨地說。
該縣對選派的第一書記提出了要求。時間上,每月駐村不少于10天,管理上,如實詳細填寫駐村工作和生活日志,建立了縣級領導隨時進村入戶抽查情況、個人記錄與日志內容三統一的“三堂會審”制度,解決了日志作假問題,讓第一書記的工作曬在陽光下。在此基礎上,各鎮創新思維,出臺了一系列加強第一書記管理的創新舉措,如楊泗鎮的“十大員”職責、米糧鎮的“三亮三比四評”制度、廟溝鎮的“1236”工作思路、月河鎮的駐村誓言、東川鎮的干部連心卡等等,激發了第一書記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為了解決第一書記工作上的難題,該縣建立了各級書記定期約談制度,每月第一周“縣委書記開放周”,專門接待各鎮黨委書記、鎮長,聽取各鎮第一書記工作情況匯報,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每周一各鎮黨委書記專門接待轄區第一書記,具體解決工作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