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馬澤平)侯林生,洛南縣古城鎮(zhèn)全嶺初小的普通教師,38年來目送著一批批學生成才,一個個同事調(diào)走,而他卻獨守全嶺初小,繼續(xù)教著上十個學生。再怎樣辛苦,他都一直堅守著,只希望退休后能有人甘受孤獨,繼續(xù)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
工作38年,村里祖孫三代都是他學生
11月20日上午,距洛南縣城60公里的古城鎮(zhèn)全嶺村初小正值課間,院子顯得很熱鬧。55歲的侯林生老師正和孩子們在院子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孩子們在他身邊歡快地叫著、喊著。
“今年只有學前班和一年級,總共才14個孩子。”剛當“雞頭”下來,灰白的額頭上冒著汗珠的侯林生告訴記者,自1977年教書,他就一直待在這個小學。去年以前,這里還是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三級復式班,所有課程全都是他一個人。古城中心校老師張宏偉介紹,侯老師教書很認真,教育質(zhì)量一直都走在全鎮(zhèn)前列。“別小看這偏僻的全嶺村,出過幾十個國家干部,都當過侯老師的學生,在村里不少家庭祖孫三代都是他的學生。”張宏偉說。
談起學生中人才輩出,侯老師很淡然,他認為山里條件差,那些娃懂事,知道靠學習才能改變命運,所以成才自然多。“教書是良心活,看到學生個個成才,是老師最自豪的事,也是堅守家鄉(xiāng)的動力。”侯林生介紹,學生中有在鄭州鐵路局當高級工程師的,有的已成為商洛高級教師,在縣上和鄉(xiāng)鎮(zhèn)工作的很多,他們經(jīng)常回學校看看他,在城里遇到都要請到家里坐坐,他覺得這輩子知足了。
曾有機會調(diào)走,但甘愿獨守寂寞
全嶺村是古城最偏僻的村落,交通十分不便。當初,侯林生在洛南縣進校進修后,曾被安排到交通稍好的庵口中心小學,但是新來的老師翻山越嶺到全嶺后只教了半個月就不干了。村里學生等著老師上課,他就主動要求調(diào)回了村小,這之后他就再也沒有換過地方。
“其實,我也想到大的學校去,孤獨時還能和同事聊天。”侯林生說,當初上面有想撤并全嶺初小的想法,他也可以跟著一塊到條件好的學校去,但是周圍的群眾不愿意,他也不忍心村里才幾歲的孩子在十里之外的學校寄宿,就和學校一起留下來守著這些孩子。
侯老師的孩子都在商州上班,老伴兒也去商州帶孫子了,老家只有他一個人,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學校。晚上改完作業(yè)孤獨時,就把學校旁的棋友叫來下幾盤,來消磨時光。
窮苦孩子把他當親人
采訪當天,下午放學時間,侯林生老師在校門口將孩子一個個送走,然后背著學前班的玲玲爬上了羊腸小道。原來,玲玲的爸媽這幾天在城里打工,家里只有腿腳不便的奶奶,侯老師知道情況后直接承擔起了接送玲玲的任務。“一個人的學校,啥都得干,學生洗臉、擦鼻子、擦屁股、生病服藥,都是我的事。”侯林生說,在全嶺,雨雪天接送孩子太平常了,有時還一個個送到家門口。
幾年前,羅嶺組一個學生的父親得了精神病,母親離家出走,孩子上學經(jīng)常曠課。他上門之后,看到病弱的爺爺無法照看孩子,就帶著學生跟自己一塊吃、住,并給孩子買換洗的衣服。“學生在全嶺上學結(jié)束后,拿著一頂花棉帽送給我,說,‘老師,你把我當親人看,我沒有能送的,只有把這頂花棉帽送給你保暖。’當時我感動的不知說啥好。”侯林生說。
采訪中,侯林生最擔心的就是幾年后他退休,村小沒有老師來,這些孩子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