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俊一絲不茍地指揮著交通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文/圖 記者 王 濤)在商洛市區有一位34歲的協警何永俊,他從2002年進入商州交警大隊做交通協警至今,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交通管理事業。他十年如一日,不管是烈日酷暑還是嚴寒隆冬,都能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他勤奮工作,人性化執法,深受群眾的稱贊。
練就執法“硬本領”
何永俊自幼受做交警的父親的影響,熱愛交通管理。2002年,交警系統面向全市招聘協警,22歲的何永俊主動放棄冶煉廠工作,參加了招考,當上了一名交通警察。
交通管理是一項政策性、業務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民警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履行職責的能力,代表著公安機關的形象。何永俊深知身上責任重大,自他穿上警服當上協警的第一天起,他就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勤于學習,巧于運用,善于積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不斷充實自我,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多少次,別人休息玩耍,他卻在埋頭苦學;多少次,不分晝夜,他堅守在執勤現場。
正是這種精益求精,鍥而不舍的精神,讓何永俊全面掌握了公安交通管理業務知識,具備了較高的交通管理業務技能水平和較強的綜合素質,有效解決事故處理中的困難和問題。
立足本職愛崗敬業
何永俊自穿上警服當上協警的第一天起,他就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工作,默默奉獻。
10月29日上午,天下著蒙蒙細雨。在州城路十字,記者看到,何永俊筆直地站在風雨中,做著規范的交通手勢指揮行人和車輛。而他從早上7:30已經在這里執勤了,必須工作到下午6點。入警之初,何永俊的工資是380塊錢,12年下來,工資漲到1200元,在大多數人的眼里,這份工資連自身糊口都是問題,然而他卻說:“雖然是協警,工資低,地位低,但我無怨無悔,因為我喜歡這個職業。”在當協警的10多年里,盡管社會地位低下,特別是經常受到一些人冷嘲熱諷,他都能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不卑不亢,努力地堅守執勤崗位。
2004年8月4日下午,何永俊騎警用兩輪摩托車帶同事在市區北新街巡邏執勤,由于前車急左轉彎而發生相撞事故,致其住院“腸切除,腸吻合術”,切除腸管20公分,司法簽訂為8級傷殘;2010年4月28日上午,首屆中國秦嶺生態旅游節在商鞅廣場舉行,何永俊和其他幾名同志在黃沙橋十字執勤,正在疏導車輛中,一輛小轎車直向他沖來,一下子頂到左胯骨,將他死死地夾擠在右車道等候綠燈的小車中間。肇事駕駛員慌了手腳亂打方向,致使他二次右側身體多處外傷,被診斷為“左坐骨,恥骨骨折”。后調查得知這是一起無證駕駛釀成的事故。兩次受傷對他的身體造成腸粘連,嚴重影響消化功能。
正是憑借超強的工作責任心和業務水平,何永俊在12年的交通執勤工作中,成為一名交通管理工作多面手,6次被市政府、市交警支隊、商州交警大隊授予“先進工作者”和“優秀警察”稱號。
貼心執法情系群眾
隨著城市車輛的增加,擁堵事件、行人闖紅燈時有發生。每當此時,何永俊總是先耐心勸說,從不和群眾臉紅。按照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遇到交通堵塞時,他認為應以疏導交通為主,處罰為輔的辦法,以現場糾正的形式,提高交警的工作效率,確保交通大環境的正常運行。
何永俊情系群眾還體現在他樂于助人。2014年7月28日夜晚,一場暴雨襲來,街道低洼路段積水嚴重,交通堵塞。何永俊從南秦高速路口執勤下班路過工農路,發現一些車輛熄火,難以行進。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假思索,挽起褲腿,跳進水里幫助車主將一輛輛被水淹去半身的車輛推出水外。他還四處聯系清障救援車,將其拖移。等他幫忙將這一路段的所有浸水車輛處理完畢,已經是深夜兩點多了。